贵州省遵义市基督教堂现位于遵义中心城区的杨柳街。它经历三次搬迁,于1997年9月27日迁到政府补偿的杨柳街新堂。教堂砖混结构,大门临街,二楼开有五道圆拱门,座位600个。
贵州民族报介绍,遵义基督教原系内地会等四个宗派。1935年红军两次进遵义时,遵义基督徒谌明道弟兄经营药房,以药物支援了红军;原内地会福音堂曾作过苏维埃银行营业厅,并为邓发、傅连章等领导同志提供了住处。该会瑞士籍传教士薄复礼离遵后,曾为红军翻译一张法文贵州省大地图,募集一万银元和一批药物,并于1936年向西方如实报道了红军;1988年,原红军首长肖克题词称赞薄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在后来的电视片《长征纪实》中留下了影像。
1959年5月28日,各派联合成立了遵义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举行联合礼拜,从此进入了后宗派时期。文革期间被迫关闭。改革开放后于1982年复堂。1982年3月24日,政府修建政协大楼,遵义基督教会让出了丁字口“福音堂”;1993年10月16日,遵义施行市政规划,教会又迁出中华南路“马可堂”黄金地段,并于1997年9月27日迁到政府补偿的杨柳街新堂。
原文:遵义市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