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微信可能带来的危害

来源:福音时报
2016-10-21 16:03:00
分享与播放
微信

放眼当今世界,手机似乎已经无孔不入地进入到社会的所有领域,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无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在大街上、公交车/地铁里、商场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低头刷屏、享受其乐的人们。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人与人之间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离起来,所发生的一切也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种人一般被称为“低头族”或更为严重的“手机控”。“低头族”或更为严重的“手机控”,指的是那些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而忽略周边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的那些人。深层来看,也可指那些因为手机而迷失了自我的人。他们无论处在何时何地,总是处于一种“低头看屏幕“的状态,或上网、或玩游戏、看视屏、玩微信等。只要有一点零碎的时间,就不会放过;否则,就会焦虑不安,甚至是歇斯底里地抓狂暴躁。这其中,玩微信的人群可能占了相当的部分。

基督徒作为人类世界的一份子,自然也就有份于享受微信科技所带来的种种成果,包括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当然,基督徒既然分享了微信科技带来的种种好处;那么,也就避免不了由此而来的种种坏处。从好处上看,微信平台为基督徒搭建了方便快捷而又实惠有效的交流窗口,即丰富了主内信息交流的渠道,也成为对外传扬福音的全新窗口,对基督徒的生命滋养和对外宣教都起到了良性作用。然而,物极必反,过度的依赖或使用微信,也可带来诸多的负面作用,可列举二三。

首先,从其信息传播来看,虽然微信传播量大、丰富且快,但多是碎片化、不连贯的信息,对人的知识增长,特别是激发内在的创造力,不仅无多大的帮助,反而会降低人的自主思考力;若是沉醉于其中,更是会扼杀了人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人的知识领域和观念更为窄小。

光宇在其《思考是勤奋的眼睛》文章中讲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深夜,著名的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毖福教授走进自己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忙碌着。卢毖福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研究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了?”“也在工作。”“那么,你一整天都在工作吗?”“是的,导师。”研究生带着谦恭的表情说道,似乎还期待着卢毖福的赞许。卢毖福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说:“你很勤奋,整天都在工作,这自然是很难得的,可我不能不问你,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基督徒可以使用这个例子反过来问自己,假若我们每天都在过度依赖或沉迷于微信而无法自拔,那么,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呢?思考是勤奋的眼睛,刻苦思考可以避免勤奋工作的盲目性;不思考就是在泯没神赐予我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有些人每天被淹没在碎片化的信息中,看似在学习和交流,实则只是学到了表皮的东西,内在的却是一无所知。这种碎片化的接受方式,早晚会使让人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从而使人的创造力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而且,从实际的社交角度而言,其具有社交功能的朋友圈、摇一摇等,对基督徒来说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这个新的科技手段,的确给基督徒的成长及事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教会或团契可以通过微信来交通分享,可以通过微信来阅读属灵资料,获得属灵的供应。但另一方面,由于微信中的信息量泛滥、多如牛毛,会很轻易地使基督徒淹没在微信狂浪中,甚至会被微信所控制而无法自拔,以至于影响正常的的读经、祷告和灵修,影响家庭生活、实际事奉和人际关系。(参路16:16)

然后,根据微信平台的功能介绍来看,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和分享。百度百科介绍其为,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从其营销的属性来看,微信平台很可能会成为不法之人的工具,利用平台传播鼓吹自我或虚假的信息,拉拢人、祸害人,甚至是在教会、家庭中造成纷争混乱。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微信平台具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丰富生命,滋润人的肝脏肺腑,用不好就会成为生命中的蛀虫,破坏人的健康。而能否用好的关键点在于人,并非毫无属性的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等。它们都是中性的,是利用的工具,若合理的用之,对福音事工和自我的灵命长进等,都会是有益处的。

因此,对于微信,基督徒要学会从两个方面来对待。一方面,基督徒要学会与时俱进,利用世上最先进而又传播最为广泛的微信科技给众人传扬好消息,带来祝福。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会节制。要有节制的使用微信,做到有选择性、定时定量的阅读。千万不能让各式各样的信息,无时无刻的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以至于让自己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整个人都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本文作者系安徽一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