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特殊需要群体,不能只有爱心,还要有专业技能”,这是在新疆从事慈善事工十年之久的李秀琴姐妹在明德堂光盐团契专题讲座上如此分享。
李秀琴姐妹2005年10月从上海来到新疆,2007年开始加入慈善机构,服务孤残儿童,从那时起,她领受到的使命就是“在社会第一线服务残障人士,陪伴他们改变生命,融入社会”。2016年,她开始筹办“新禾助残服务中心”,帮助蜗居家中的心智障碍青少年。
此次专题讲座主题为“使命与慈惠”,李姐妹告诉大家,在圣经马可福音12:30-31耶稣提出爱神爱人的大诫命,马太福音28:16-20耶稣提出门徒进入人群去得人的大使命。而从耶稣自己工作的特性来看(太9:35),他实践了大诫命和大使命相结合的原则,包含了教导、医病、宣讲天国福音;“而且,他是‘走遍各城各乡’,‘怜悯他们’,在实际服侍人的过程中让人知道什么是天国的福音。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乃是跟从耶稣的脚踪而行,遵行诫命,承担使命,与神的国有份。那么,若不进入人群,我们又怎能得人如得鱼? ”
参与慈善事业不仅是基督徒的使命,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国家领导借鉴国外经验而明白,健康的社会结构应当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这三个齿轮咬合在一起,发挥互补功能满足公民需求,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过去,中国在社会组织的发展方面滞后,比较来看,在台湾,每万人有1001个社会组织提供服务;而中国只有1.45个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几年前,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社工和成立社会组织的政策,要求在2020年,全国要有145万持证上岗的社工。在北上广率先试行,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不少人正在参加全国的社工证考试。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平台2016年12月30日的新闻发布《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显示,‘到2020年,广州将实现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8个,每个城市社区拥有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10个,每个农村社区拥有社区社会服务组织不少于5个;社会组织发展资金投入年增长率达10%。’”
“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基督徒敞开大门进入人群!”李姐妹呼吁大家,以耶稣的心为心,看到社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然后采取行动,“考取社工证,心理咨询师证,婚姻辅导证,装备自己,注册社会服务中心,直接服务老人,或孩子,或留守儿童,或残障人士,或经济、婚姻困境家庭,或环保方面等等”。
从事慈善事工的十年给了李姐妹纯正的慈善理念和管理项目的经验,通过展示项目图片资料,她特别提醒大家,服务特殊需要群体,不能只有爱心,还要有专业技能。
她本人曾三次去新加坡,三次去香港,两次去英国,在国内也参加了许多服务残障人士的培训。2016年初,离开原来的基金会工作后,她看到许多心智障碍青少年蜗居家中缺少盼望,父母也帮不了他们,便在祷告和征询公益界的属灵前辈之后,选择自己筹办“新禾助残服务中心”,在第一线服务这些不被关注的人。
成立这个服务中心,她的异象是“真爱改变生命,技能改变生活”,在组建理事会、确立法人、建立团队等环节,她全然靠主引领,亲自经历了主的信实。目前,这个机构还在筹备中,尽管前路不易,但她希望能够“借着舍己之爱,让我的服务对象和相关的人看见爱的源头而得着新生命,能够基本像常人一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