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种与收获中享受快乐——写在麦收时节

作者: 残月生辉
来源:福音时报
2020-06-29 18:45:23
分享与播放
麦子

骄阳似火,烈焰炙烤大地,一望无垠的原野,金色麦浪一望无垠,波浪起伏。沉甸甸的麦穗,随风起舞。顶着烈日,人们挥汗如雨,忙碌收割,随着收割机轰鸣,颗颗饱满的麦粒收入仓中,辛苦劳作的农民古铜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神恩满满,又是一个丰收年。

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记忆。五黄六月,农家少闲人,天还不亮,爸爸就早早磨镰刀,母亲则作简单的早餐,吃喝停当。晨曦微露时,就来到了广阔的田野,到处是忙碌的人们,手拿镰刀,弯腰收割,在嚓嚓的响声里,成熟的麦子割倒一片,然后又捆绑,装车拉回,此后在场上有时翻晒碾场,扬场簸净,直至倒入瓮中,整个过程都在烈日下伴随着不尽的汗水,腰酸背痛的苦累,但却享受收获的喜悦,心中无比感恩,这也是农家的乐趣。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农业革命节省了许多环节,减轻了劳动负担。但一直不变的是收割的快乐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许多艰辛劳作,从播种、锄地、浇灌、施肥、喷药,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多少寂寞孤寂,辛勤忍耐等候,才迎来丰收的时刻。

圣经中耶稣曾经讲过一粒麦子的比喻,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的子粒。“春种一粒粟,夏收百担粮”,落在地里的麦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实累累。

耶稣以自己身体力行活出榜样,他亲身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一切的罪,死后三天复活,就活出全新的生命,他的死独一无二,他的复活更十分独特。

古往今来,耶稣的死和复活成为福音的核心,影响着无数人,也更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他们也效法耶稣的榜样,献上自己成为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就像许多外国传教士甘愿挥洒血泪,甚至献上生命,为主殉道,却结出许多的籽粒,正如戴德生的名言“我若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出,我若有千条性命,绝对不留下一条给中国。”福音传遍了偏远山乡,革出了陋习,破除了世俗偏见,慈善事业得以发展,基督教文明影响了世界。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正是他们的辛劳付出,才使我们今天得以享受文明成果,得着宝贵福音,成为神的儿女,这是何等感恩的事情。

我们成为神的儿女,要牢记主所托付的大使命,竭力为主做工,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传悔改赦罪的道,直到地极,直到世界的末了。殷勤不可懒惰,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我们的劳苦在基督里不是徒然的。所以我们只管尽上当尽的本分,不可灰心失望,不可“拔苗助长”,须忍耐等候,到了时候,必有收成,因为叫他生长的是全能的神。

箴6:6—11“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懒惰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你何时再醒呢?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

振聋发聩的劝勉,提醒我们不可懒惰沉睡打盹。越来越多的饥荒、瘟疫、地震、蝗灾、涝灾战争,不断警示,主快回来的日子近了,就在门口了,我们当如何向主交账?应当省察自己,我们的侍奉是否尽心、尽性、尽力、尽义,是否在即侍奉神又侍奉玛门?是否手扶着犁往后看?我们千万不可又恶又懒,要在神家里成为忠心良善有见识的仆人,得着主的赏赐。

耶稣说:“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是发白),可以收割了。”(约4:35),求主带领我们的脚步,使我们全身心投入,竭力为主耕耘,在为主劳苦收获中享受属天的快乐。迎接属灵的的大收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