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再思——老实本分的人为何会成为凶残的杀人犯?

作者: 洪道
来源:福音时报
2022-01-21 15:56:36
分享与播放
黑暗

引言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但这句话是褒义语,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虽外貌丑陋,却很有才华,内心也十分善良。然而,有些人却正好相反,外面看上去一本正经、老实本分,却能干出伤天害理、牲畜都不如的事。

最近看到几篇新闻报道,看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些杀人案的案犯,外面看上去都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有的是因为被家里人数落,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又没带多少钱,等钱用得差不多了,就想着去抢几块钱。

可到了关键时刻,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实施杀人了。有的是因为恋爱失败,感觉被骗,万念俱灰,又没有自杀的勇气,就想着先去杀掉一个无辜的人,再借此接受法律的制裁,以达到毁灭自己的目的。

一般来说,谋杀案基本上有以下几种,要么仇杀,要么情杀,要么财杀。可是目前,也有个别案件不是由于上述原因。案犯跟受害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案犯之所以实施杀人纯粹是由于自己的问题,纯粹想要发泄而已。

老实本分,外面看上去人畜无害的人为何能作出伤天害理、泯灭人性的事情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些人就像定时炸弹,外面根本看不出来,等他们凶相毕露的时候,悲剧又很难避免。

一、没有真实的信仰、笃信的信念及高尚的理想

一个人为人老实本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就不会出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是有信仰、信念及理想的活物,因为这三者正是使人的人性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人生的道路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信念及美好的理想,那么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及焦点,他就纯粹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善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一旦离开了,恶的东西就会进来,许许多多的文化垃圾、色情的东西、虚荣、贪婪等负面的东西就能容易污染人的灵魂,使人迅速向下堕落。最近,在《不负十四亿》这部有关反贪的大型纪录片中播出了那些已经落马的原重要领导之忏悔录,相关纪检部门的领导认为这些落马的官员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便是丧失了原初的理想信念。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真的期盼他的人生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他就必须在有生之年尽快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信仰、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信念及美好的理想,并且使自己时常保持那颗“初心”,带着使命感过每一天的生活,而不是丧失信仰信念、放空自己,这样做十分危险。当一个人中门大开的时候,敌人就要趁虚而入了。

二、遇事找不到有效的疏通渠道

老实本分的人虽然会给人忠厚、踏实、可靠的感觉,但这些人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封闭,不善言辞。不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外面木讷并不代表内心麻木,相反,外表木讷的人,内心也有可能十分敏感。但由于他们通常不大会将里面的感受表达出来,都积压在内心深处了,时间久了也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不少人认为老实人是欺负不得的,因为一旦老实人发起脾气,那加害于他们的人可就要后悔莫及了。老实人的内心就好比积压已久有待喷发的活火山,一旦达到临界点就有可能喷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最大的弱点不是“太老实”,而是往往遇事找不到有效的“疏通渠道”。他们的朋友太少了,没有人愿意成为他们的聆听者,他们的情绪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宣泄,那些错误的想法也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老实人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便是,很少有人愿意尊重并欣赏他们。人都是看外貌的,都喜欢能说会道的。这样一来,老实人的心里话就更加难以被听到了。所以说,做人不该奸诈,但也不必太过压抑,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感受尽量及时表达出来,埋藏在心底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弄不好就爆炸了,就会害人害己。

三、失去了内心的敬畏及防御能力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底线,却不知道不少人之所以没有底线,是因为失去了敬畏之心。他们已经忘记了什么叫“伤天害理”,已经不记得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神圣的事物。那是因为不懂法导致的吗?

因为有太多的法盲,不知道律法赋予人的神圣权利及要求人的神圣义务是什么,所以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时候选择了用非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就像张扣扣那样,以至于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当然还有一样东西比法律更为根本,那就是人的良知,法律也是建立在人类普遍良知的基础上的。就算一个人真的不懂法,他也不至于连故意杀人这样的事情都分不清是与非,因为当他想要做这样的事情时,他的良知必然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或表现为害怕,或表现为心虚,或表现为惊慌。

遗憾的是,这种从良知而来的声音太弱了,完全抵不过邪情私欲之冲动所带出的力量。有案犯在回忆作案过程的时候提到在实施杀人之时,心里面也是十分紧张及害怕,与此同时,头脑中却一阵热血涌动,在巨大的“冲动力”之驱使下完成了残忍的侵害。

人因为不懂法而犯法,知法犯法的人又因为良知的微弱而胜不过内心的冲动,所以对人来说只剩下一种可能,那便是邀请上帝登上他心灵的宝座,来管制他的心灵,使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在基督里得享安息,并能一直活在圣灵的引导之中。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