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家庭日”反思基督化家庭的意义

来源: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网站
2010-05-18 01:32:41
分享与播放

联合国自1973年开始,将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2010年国际家庭日前后,有牧者结合《圣经》中马可福音3章31-35节的经文和大家一起反思现代基督化家庭的意义。

联合国订立“国际家庭日”的理念,在于提醒和促进各国分析影响家庭的不同层面的因素,从而作出适切行动。此外,设定“国际家庭日”背后蕴含一些核心价值,其中包括对多元家庭模式的尊重。其他两项核心价值是人权和性别平等:所有家庭成员,不分身分地位均享有基本人权,及促进男女平等与公平的价值。

马可福音三章31-35节的背景是耶稣在社群中热心传道医治,他投入到一个地步,连饭也顾不得吃,他被指为癫狂,甚至像“撞邪”,以致其家人去到他传道的地方看望他(可3:20-21) 。骤眼看来,耶稣对寻找他的母亲和弟兄表现冷淡和漠视,他不但没有对家人的到访表示感激,连招呼也没有。但经文反而着墨于记载耶稣对家人到访的回应︰“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然后四面观看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从经文的描述,耶稣的眼目放在人群身上,他将自己的生命投放在服侍别人。面对群众的需要和家人的需要,他或许有压力和张力,但在耶稣的回应中,我领悟到一个启示,他在邀请其家属明白他生命中所关切的人和事,他向母亲和他的兄弟姊妹表达天父对他的感召,他更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其家人,令他们接纳、认同甚至参与他的使命。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一直与他在十字架的受苦道路上同行,这份深情在福音书显露无遗。

当耶稣的母亲和兄弟去找他时,他的关怀是眼前那班需要他的陌生人。令人震撼的是耶稣视那些群众就是自己的家人。“基督化家庭”是培养关爱别人尤其是有特别需要以及被社会遗弃的边缘人。耶稣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基督徒应持有一份感动别人的生命力,一种以人为本,以关怀别人需要的信仰实践。再者,基督徒的责任,不单要爱护和照顾自己的家人, 并要关心和善待其他有需要的人,视他们像亲人一般,因为我们都是神家里的人。

耶稣指出“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可3:35),耶稣的家庭观念是以神为中心,而非以人的自我为中心。神的旨意就是遵行神的诫命───爱神,并且爱人如己(可12:30-31)。耶稣以天国的视野看待家庭关系,那是超越血缘和家族脉络的,是打破现代社会的核心家庭模式的。因此,基督徒应以更广阔的眼光和胸襟看待不同的家庭模式及关系。

我们应明白及接受在我们身处的社会,复杂多元,存在不同家庭模式;除一夫一妻的异性恋核心家庭外,单亲家庭、单身离婚女性,离婚男女各自再另组家庭等,同时存在。在现实世界,家庭的组合和模式比我们想像中复杂,我们不应亦不能随便标签核心家庭以外的家庭为不正常,有缺憾又或有问题。在神的天国,我们对家庭可以有不同的想像(可12:18-25)。

单亲家庭可能经历不同的挣扎(就如其他核心家庭一样会遇到困难),但在家人彼此相爱和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中,同样可以活得开心快乐。神的爱和怜悯同样可以临到他们当中,赐他们勇气和力量,积极生活,享受生命。

基督教信仰对在地家庭的贡献,是以建立家庭成员丰盛生命为依归。耶稣说:“我来是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 基督化家庭就是可以建立家庭各成员的生命,活出丰盛;进一步可以推己及人,将福音和救赎带给血缘关系以外的人。

香港不少家庭聘请家佣,当中有不少基督徒僱主。基督信仰,正指示我们应当将家佣看为家庭一份子。家佣也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具备神的形象,我们不应只当他们是一件机器,又或视他们为奴仆。反之,基督徒应尊重她们,欣赏她们对家庭的帮助,感谢她们对香港社会的整体贡献。

实践基督信仰的家庭,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和相爱为生活原则。因此教会/信徒对各种家庭暴力如虐待配偶(无论是同性抑或异性关系)、虐儿、虐老等作“零度容忍”。我们不能以“家丑不外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或“维持家庭完整”的传统观念,妄顾暴力受害人的需要和权利,忽视他们的伤害。对家庭暴力沉默,变相成为施虐者的帮凶,令暴力持续和恶化,如此行径完全违反神仁爱与和平的本质。

对家庭的弱势者,例如长期经济依赖丈夫的家庭主妇,没有太多发言权的孩子,以及身体日渐衰败、老伴与朋友相继离世的长者,我们应以基督的爱,多聆听他们的需要,在家庭、教会以致社会应给予适切的支持和鼓励。

从制度上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建立关爱、尊重和平等的家庭素质,有赖社会环境和制度的配合。举例不少父母因工资微薄而被迫长时间工作,才能负担家庭的开支。父母因工作时间长和疲累,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关怀和管教,造成家庭和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不一定是个人问题,它的出现显示相关民主与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失效,例如社会是否设立足够劳工法例保障(最低工资是其中一项)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

耶稣以神为中心的家庭观念,扩展我们对基督化家庭的理解和想像。基督化家庭是以基督对世人的关爱、对弱势者的怜悯、对受压者的解放,作为生活的实践和见证。而每一位跟从基督的家庭成员应该认真地活出神的感召,全心全意遵行神旨意,建立天国的公义、和平与仁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