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轻生:基督教视角中的生命、希望与爱

作者: 苏湖港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1-07 17:07:09
分享与播放

轻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它不只是个人的决定,也会给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伤害。前段时间,著名台湾作家琼瑶的轻生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在此,我们从圣经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思考基督徒在这黑暗时刻应如何反思和行动。

一、琼瑶的轻生:充满痛苦的告别

琼瑶的轻生震惊了许多人,她那充满浪漫的文学作品曾深深影响了无数读者。她的离世给社会和文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她在遗书中表示,已经尽力“燃烧过”,并不愿再经历衰老后的痛苦。她选择结束生命,因为她感到无力承受生活的沉重和对生命本身的绝望。这种决绝的选择也体现了无法从痛苦中解脱的无奈。

然而,从圣经角度来看,生命是神所赐的,我们并不拥有自主结束它的权利。在《创世记》中记载,神创造了人类,并赐给人生命,每个人有其存在的特定意义和目的。人类的生命不应当被随意终结,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奇而宝贵的,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约翰福音》10章10节中,耶稣说道:“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有目的。

二、导致轻生的原因:社会压力与精神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亚洲是全球轻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韩国和日本的自杀率长期居高不下,尤其在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中尤为严重。在这些国家,个人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职业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在年轻人和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而老年人则常常在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感到被孤立和无助。此外,精神健康问题在这些国家仍然是难以公开讨论的敏感话题,许多人由于害怕社会评价而拒绝寻求帮助。

三、圣经中的例子:如何面对生命的困境

圣经中有许多关于面对困境和痛苦的教训。比如,《以斯帖记》中,犹太人面对灭绝的危险,虽然处于绝境,但他们没有放弃生命,而是选择持守信仰,寻求神的帮助。在《诗篇》42章11节中,诗人深感内心的痛苦,但依然对神充满信心:“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为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另一个重要的圣经人物是约伯。约伯在失去一切、遭受极度痛苦时,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坚定地表示:“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约伯的坚韧不拔以及对神的信靠,成为信徒在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榜样。

四、基督徒的责任与行动

基督徒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信仰和生活,还应当关注他人的精神健康。轻生问题往往源于深层次的痛苦和孤独,特别是当人们内心无法得到安慰时,我们的信仰和行为应成为他们的希望。爱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命令,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痛苦,还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走出困境。

面对有轻生念头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很多时候,轻生的念头并非突如其来的,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倾听,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意义。

此外,还需要为他们祈祷,带领他们回归信仰,认识神的爱和生命的宝贵。无论是通过教会的辅导服务,还是通过个人关怀,基督徒都有责任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光和盐,带给他们治愈和希望。

我们要用基督的爱为那些挣扎在生命边缘的人带来希望,要成为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看到神为他们预备的美好未来。因为在基督里,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无论他们正面临着怎样的黑暗和困境。

五、结语:在黑暗中,我们是光

在当今时代,轻生问题如阴影笼罩着社会每个角落。当看到琼瑶的轻生事件、亚洲乃至世界日益上升的自杀率时,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指引那些迷失的人走向光明。作为基督徒,我们被呼召去实践神的爱,去关怀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是神所赐的礼物。我们有责任为每一位在困境中的发声,伸出援手,成为他们的支持和陪伴,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神无条件的关爱和温暖。

因此,面对轻生这一严峻社会问题,基督徒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要在行动中展现神的爱。让我们不再忽视身边的人,而是以爱和信心去接纳那些受伤的灵魂,在他们最黑暗的时刻,成为他们依靠的力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马来西亚一名华人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