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先贤席胜魔

作者: 常恩莲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1-22 16:25:04
分享与播放

席胜魔生于1835年,是清朝末年平阳府临汾县(今临汾)的一名秀才,世代习医。他原名子直,归入基督之后改名为“胜魔”。年少得志的子直,心里仍不快乐,因他发妻早逝,又无儿女,使他在哀痛之余,更感到人生的虚幻。对关于“死”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他博览群书,却总找不到有关生死问题的答案。儒家把纲纪伦常讲得头头是道,却没有谈论人的罪过怎样得到赦免以及将来赏善罚恶的结局的问题。佛教使他感觉一切是空;道教更使他身受其害。他三十岁左右时,身体日见衰弱,病症缠身。正值他身心双灾之际,鸦片流入中国。朋友劝他抽大烟,它既可以治病又可以调神。席胜魔深受其害,他作了十年的烟鬼。

一八七六年,华北五省大旱,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都纷纷失收。大旱一来就是五年,河干湖涸,田硬如铁,无地可耕,到处是一片荒凉,富者卖物,穷者卖身,尸横遍野,人吃人的惨况也屡闻不鲜。就在这时,有两名洋人李修善和德治安来到了临汾传福音。当时的儒家文人,坚决反对基督教,轻视福音,痛恨洋人。所以对这两个洋人与他们所传的道远避而远之。

之后,李修善牧师该换思路,通过举办有奖征文活动而吸引文人,而在此活动中,席胜魔一举夺魁,后李修善牧师聘他为师学读中文。因为李牧师学习读书时,总谈到《圣经》中的内容,所以,席胜魔也开始读新约圣经。起初,他先是为备课而读经,后是愈读愈有兴味,愈读愈觉耶稣的真实和亲切。之后他便逐渐接受了基督,并且开始尝试在基督里重新塑造一个新的生命。

由于席胜魔烟瘾由来已久,中毒已深,药物治疗不能奏效,烟瘾发作时,一连七天不能吃饭,浑身酸痛,咽喉发干,头昏目眩,坐立不安,几乎要支持不住了。但他依然立定心志依靠神的大能大力,他认识到:一个重生的人,首先面临的是与罪断绝。他明白,必须立即把鸦片戒掉。若不洁净自己,怎能做别人的榜样呢?从前他不知道有什么克服鸦片的力量,如今自己归属基督,当为福音的缘故把烟戒掉。

尽管明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主,他决心已定,不再重吸一口,他要把自己完全交托在神手里,因主比魔鬼大得百倍,就愿意照圣经教导,打败魔鬼。他曾宣告说:“魔鬼,你要怎样?我的生命已放在神的手里。我情愿戒烟死去,也决不要活在罪中。”

为此,他拿定主意,就想何不另起一个外号,把心中本意表彰出来呢?就起了个外号叫“胜魔”。1

1886年,戴德生牧师和内地会副主任范牧师来到了山西。范牧师对席胜魔的评价特别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祷告并且忠心爱主的人,大家对他的印象也特别好。当时洪洞一带需要委派牧师,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席胜魔。于是不久之后,席胜魔被按立为牧师。

按牧之后,席胜魔牧师为了让附近村庄,甚至更远地方的百姓都可以接受福音,他开设了戒烟所,起名叫“天招局”,以此来通过戒烟传扬福音,不仅如此,他还从天津购来戒烟药丸,请凡有心戒烟的人前来一同戒烟。在这里,每一个戒烟者必须参加聚会、早晚敬拜神。随着戒烟所得到越来越多百姓认可,席牧师开办的“天招局”也愈发得到神的赐福,在山西、陕西、河南、直隶等地,他先后开设了45个“天招局”,藉此拯救了许多人的灵魂。

席胜魔牧师很喜欢唱歌,他每次唱歌的时候都把音尾拉得很长,像京剧一样,他认为这样不但收到舒畅心情的功效,更传达了神的恩典。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席胜魔创作了很多诗歌,在当时家喻户晓。

“戒烟救人诗”就是其中代表,创作此诗的背景是因为当时前来戒烟的人在天招局里白闲着闷得很,动不动就浑身痛痒或肚子疼,以及在戒烟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虚病。为了让戒烟的人可以忘记本身的痛痒,席胜魔创作了此诗,教他们学着唱。

整体而言,席胜魔牧师对于基督教中国化所作的贡献最突出的在于歌曲创作方面。他不仅为戒烟者创作了很多歌曲,他还为信徒创作了很多歌曲,而且这些歌曲很多都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2001年出版的《上海文化艺术志“宗教音乐”》一书中,对于席胜魔,有着如此评价:“西方宗教音乐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为了使中国信徒乐于接受,因而不少传教士都曾考虑如何使西方宗教音乐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问题,在基督教内曾长期议论过‘赞美诗中国化’的问题,并进行过实践。在尝试创作中国化赞美诗方面,除吴渔山创作过圣诗外,还有英国新教内地会牧师、山西霍州人席胜魔(原名席子直),可以说他是中国创作赞美诗曲调的首创者。清光绪九年(1883年)他第一次创作了赞美诗《我们这次聚会有个缘故》,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用的是中国五声音阶,带有明显的民歌味道。”2

此外,王神荫主教在“中国赞美诗发展概述”一文中也谈到:“席胜魔牧师在讲道的时候也教人唱歌,且是自己创作的圣诗,在当时中外人士都认为他的作品诚恳、简洁、深刻,活泼的格式,丰富的灵感,易学易唱,确是教会所迫切需要的。”3

而除了上述的赞美诗以外,他还创作了曲调具有山西临汾地区民歌特点的《主赐平安》,以及采用现成曲调民歌“孟姜女”填词的《奉主差遣》。可见,他不但是中国风格赞美诗的开创者之一,也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歌曲创作的探索者之一。4

1912年,基督教内地会将他创作的诗歌结集出版,名为《席胜魔诗歌》,这本诗集中收录了他创作的76首诗歌。5这些赞美诗曲谱大都采用民歌调式,体现出浓郁的山西地方民歌风格。另外,据王神荫主教介绍,1921年中国基督教内地会出版《颂主圣歌》时,也收录了若干首席胜魔的作品,如《颂主圣歌》(1921年版)第320首《聚会大意》、第140首《主赐平安》、第116首《浪子回家》和第93首《备油在器》等。他所用的谱子也是中国调。6

信仰不仅重塑了席胜魔的生命,同样还重塑了他的家庭。席胜魔牧师的妻子之前对于基督教一直秉持憎恶的态度,但因着席胜魔不仅断了烟瘾,身体日渐康健,急躁脾气还渐渐有所缓解,妻子对基督教的印象也有所转变。此外,席胜魔本来有一个继母,从家里赶出去已经多年了。自信主以后,他找到继母,并且承诺为她养老。他和兄弟们本来也有不和睦之处,分居别处已久,因着信仰的缘故,他主动与弟兄们和好,重新建立起了在爱里合一的家庭。

随着进入晚年,席胜魔不仅需要担负各地“天招局”的管理运行工作,身为牧师的他还一直挂念着信徒的牧养。虽然其中会有挑战,但他深信将一切的困难摆在神的面前,把一切重担卸在主的肩上,他行的每一步总先求主的带领,为的是丝毫不移的跟从主。曾有人访问他说:你总是劳劳碌碌的。他答到:“是的,在主的庄稼场里,人都非忙不可。可是我的心总是清闲的。”

我们可以称席胜魔牧师为神家伟大的工人,他用他的一生为我们作了榜样,使我们看到一个爱主之人的火热。他在圣诗中国化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用神所给予的恩赐,为教会创作出一笔宝贵财富。

1、[ 林辅华、鲍康甯著:《向毒品宣战的先锋》,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2006年,第184页。]

2、[ 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文化艺术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

3、[ 王神荫:“中国赞美诗发展概述”,载《基督教丛刊》,上海:基督教联合出版社,1948年第26期,第53页。]

4、[ 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文化艺术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5、[ 卓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载《中国宗教》,北京:国家宗教局,2007年,第8期,第34页。]

6、[ 王神荫:“中国赞美诗发展概述”,载《基督教丛刊》,上海:基督教联合出版社,1948年,第26期,第54页。]

注:本文作者系山西一同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