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些基督教两会、教会的同工探访了曾在教会服侍多年的老牧者。其中的一张照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前去探访的牧者目光对着镜头微笑着;而受访的老牧者没有看向镜头,仍然朝着来看望自己的人抬着手讲述着,花白的头发下是一张透露着孩童般笑容的面孔。
这张照片让我回想起2024年11月和两位同工一起探望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牧者的场景。
“陈老师,我明天上午去探望您啊。”
“好啊——好啊——”电话那头传来陈老师的笑声,“来啊,带着你的妻子和小孩儿一起来!”
“陈老师,这次我是和两位姐妹同工一起过去。”
“好,好!欢迎你们过来——”陈老师话语中充满了喜乐,让我感受到自己是非常受欢迎的。
驱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位于镇子上的陈老师的住所。一见到我们来了,陈老师高兴地迎了上来,拉着我们姐妹同工的手给领进了屋里。陈老师的住所不大,一室一厅的平房,屋里摆放着老旧的家具。让我们落座后,陈老师就不停地忙碌着,给我们倒水、预备水果,还请一位六十多岁的姊妹为我们加热当地的特色美食糍粑。
当天的阳光很好,照着人暖暖的,我们把桌子搬到了院子里。我们围着桌子坐着,听陈老师给我们讲述她当初信主、传福音、以及建教堂的故事。她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时地提醒我们要多吃那个糍粑,那个是当地的特色,趁热吃才好吃。
中午,我们在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由一位做生意的姊妹请客。这位姊妹的母亲跟着陈老师信了主,她也就跟着信了耶稣,如今已经成为教会里的一位核心义工。这位姊妹说,她的母亲已经归了天家,现在她就把陈老师当作自己的母亲来照顾。吃饭的过程中,陈老师不时地给其他人夹菜,尤其是给我们三位外来的同工,当上来一大碗鸡汤时,她几乎把里面的肉都盛给我们三位了。
通过吃饭时的交谈,我们了解了更多陈老师的故事。自从信了耶稣后,她就火热地在当地以及周边传福音,为了传福音她的解放鞋都磨破了好几双。顶着家人、村里人的不理解,信仰这条路她坚定地走了下去,先是在她家里聚会,然后租用生产队的房子聚会,最终得胜了许多困难后建立起了当地第一间教堂。她是以续弦的方式组建了家庭,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丈夫去世后,子女因为她信耶稣的缘故不赡养她。
午饭后,因为下午我们还约了其他人见面,只好别过陈老师。陈老师执意要把一些茶点等礼物送给我们,请我们吃饭的姊妹说,这是老人家的心意,你们就收下吧。临走前,陈老师抱着我们的两位姊妹同工,她们都忍不住落泪了。陈老师跟我们说:“希望你们有时间再过来,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人。是的,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人。”
这是我第四次拜访陈老师,每次拜访结束后,她会隔一段时间通过微信留言表达对我的想念以及祝福。这次跟我同行的两位姐妹是第一次拜访陈老师,其中一位返程后说:“陈老师为什么第一次见我们就能跟我们那么亲呢?可能是因为她里面的爱吧,也可能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是期盼着人们能去看看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