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提反(Stephen),新约人名,在新约中有14处提到他。他可谓是一位“不简单”的基督教先贤,有两个“第一”:他是我们基督教第一位殉道者,也是教会受迫害时的第一个卫道士。约牺牲于公元36或37年。其家族、身世及归向基督、信仰上帝的年代都无从考证。司提反早年信仰犹太教,后改信耶稣,加入初期教会团体。据《使徒行传》载,初期教会在分配公共财物时存在许多弊端,因而选出7位执事管理日常事务,“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从中可以得知司提反为7执事之一。当时不少教徒还深受犹太教的影响。司提反另树一帜,声称不必恪守全部摩西律法,并常与说希利尼语的犹太教徒辩论。后被拘捕到犹太公会受审。最后被拥出城外以乱石打死,行刑时扫罗(悔改后改名保罗)是一位目击者,正如他自己所说:“并且你的见证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欢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使徒行传22章20节)。(参见辽宁人民出版社:《圣经百科辞典》)
从新约圣经来看,对于司提反的评价主要是,他是一位具有坚定信仰、善于雄辩的信徒:“当时有称利百地拿会堂的几个人,并有古利奈、亚历山太、基利家、亚西亚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他为福音殚精竭虑,“ 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使徒行传6章8节)。
我们今天就来分享关于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彰显基督的荣耀、福音广传和他带给我们的启示。
英语里的殉道者一词marty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见证人,这个词在早期的教会生活里有比作见证更多的含义。它很快就用来指那些在受迫害的年代作为基督信仰的见证人而死的基督徒。当历史学家写到这些“殉道”(being martyred)的基督徒时,这个词又变成了动词。这样,当今天我们听到“殉道者”(martyr)这个词,它使我们想起了无数因基督而改变的人,他们为了基督信仰遭受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和最野蛮的迫害。
我们知道,第一个基督教殉道者是司提反,他是一位教堂的执事,在耶路撒冷众多会堂中的一所会堂向希腊化的犹太人传福音。《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说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一些犹太人痛恨司提反所传的福音和带来的影响,于是他们把他带到一个宗教会议上。司提反在他的辩护词里简短地陈述了从亚伯拉罕到耶稣的希伯来民族的历史,然后告诉那些控告他的人,他们就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硬着颈项”、抗拒圣灵,尤其是抗拒接受耶稣是应许要来的弥赛亚。使徒行传中记载: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
很多犹太人不能平和地接受司提反的指责,他们诬陷他犯了亵渎罪,他们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城外,用石头把他打死。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乱石砸向司提反,殉道前司提反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他所说的话和他坚定的信心表明,他和耶稣的门徒一样,已经被复活的基督的大能所改变。在说完这些话之后,他“睡了”,成为第一个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为主这一“睡”,成就了伟大的第一位殉道者。据考证,那是在公元35年,距基督复活和升天只有短短的几年。
这里我们再看一看和司提反同时期的教会的柱石雅各。
虽然《圣经》中关于耶稣的直系亲属的细节很少,但大多数的圣经学者都认为耶稣有四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其中一个是雅各。耶稣的兄弟们似乎也和耶稣身边的人群一样起初并不把他看作是应许中的弥赛亚和上帝的儿子。四卷福音书有一卷提到在耶稣早期的传道中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他是“癫狂了”(马可福音3章21至22节)。可以假定雅各也是这个家的怀疑者之一。但基督的复活把他从一个怀疑者转变成一个信仰者。保罗在他的书信中特别提到耶稣复活后向他的兄弟雅各显现(哥林多前书15章7节)。
由于雅各过着虔诚和正直的生活,蔑视同时代的罗马人的世俗价值观,他获得了“正义者雅各”的称号。公元4世纪的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说,使徒们选举雅各做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
据说雅各做长老时,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祈祷的时间和次数是如此之多,以致双膝磨起了茧。他的虔诚和教导带领很多犹太人成为基督徒。这大大激怒了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为了阻止福音的传播,他们要求雅各——耶路撒冷教会柱石般的人物否认他的基督信仰。结果恰好相反,雅各勇敢地大声宣告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这更加惹恼了他的对手,他们用石头和棍棒把他打死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面。当他被石头猛砸的时候,他像司提反一样祈祷,重复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那些话:“父啊,饶恕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复活的基督也改变了他,雅各也是为福音殉道。
这些事件和其他早期的迫害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后果。迫害既没有减少基督徒的数量,也没有削弱基督徒的斗志。基督徒受到的迫害越多,他们的数量增长就越多,他们分布到罗马帝国更多的地方。紧接着司提反被石头砸死之后,我们在圣经中可以看到: 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腓利下撒马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众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使徒行传8章1至6节)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基督徒越受迫害,他们的数量增长得越多。德尔图良(Tertullian)说得很对:“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这鲜血种子是上帝的福音的种子,不可抵抗。一位著名的教会历史学家证明了德尔图良的说法,他说:“很多人是在目睹了殉道者的死之后成为基督徒的。”可见,不顾一切扑灭基督教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作为迫害者的皇帝们和他们的支持者——他们都是非基督徒——无法理解他们正在迫害的是一个已经被那个加利利人改变了的群体,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和他的随从无意中使耶稣成为所有受迫害的基督徒可以效法的榜样。由于异教的愚昧,他们拒绝相信基督徒用他们的言行所表明的信仰:基督徒敬拜耶稣基督不是在敬拜一位人手所造的神(像希腊人和罗马人所信的),而是一位给他们带来永生,并用他自己的死和复活来予以证明的神:上帝的独生子。
尽管有无数的逼迫,但正如罗宾·来恩·福所说,三百年来从没听说过基督徒“攻击过他们的外邦敌人:他们没有流过无辜人的血,除了他们自己的”。用耶稣的话说,这些生命已经被改变的人把他们的另一边脸颊转了过去。显然他们也牢记着圣保罗告诫基督徒的话:“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罗马书13章1节至2节)
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迫害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发展。据斯塔克估计,基督教在第一个三百年间增长了40%。这样,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合法化之前,基督徒的人数在五百万到七百万之间,或者至少是帝国六千万人口的10%。“其他的估计则认为,那时候的基督徒人数大约是一千万人。
一位基督徒编辑写道:“如果不是许多早期的基督徒毫不屈服和妥协地走进斗兽场,在矿井做苦力,你和我今天都不会也不可能相信基督。”他接着写道,“每一次你和我遇到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早期的基督徒殉道者的纪念碑”。太对了!太精辟了!今天的基督徒不仅是早期基督徒殉道者的纪念碑,而且他们当中很多人也在追随着殉道者的足迹。1979年的一份报告估计在20世纪殉道的基督徒比以前各个世纪加起来的还要多。
早期基督教历史上被耶稣基督的生、死和复活所改变的人不计其数,令人震撼。同样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基督的追随者们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包括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正如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所说:“基督教的诞生永远地改变了西方世界的面貌。”尤其是最初的几个世纪,那些生命被改变的基督的追随者们实现了这种变化,因为基督的一生和教导都在挑战“罗马世界所代表的一切”。克里斯托弗·道斯(Christopher Dawes)把基督教的改变称为“世界历史新时代的开始”。或者,用内森·瑟德布卢姆(Nathan Söderblom)的话说,没有基督的复活,“基督降临以来的整个世界的历史将要从根本上重新改写”。
最近一位英国神学家说:“基督教最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就能进行下去。”而后,在基督被钉十字架和复活后的大约一百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耶稣不像上述这些或其他宗教运动的领袖,他不是政治人物;他和希律王或者犹太公会都没有关联;他没有采取政治行动,也没有暴力反抗;他的门徒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有许多的是底层的穷人。但他改变了无数的人。“这种改变的发生是因为基督的福音和他的复活改变了那些最初的追随者,他们在残酷的迫害中没有拿起刀剑去保卫自己、而是用言语和行为到各地向所有的人——不论种族、性别、民族、穷人或富人——传播基督的爱和饶恕,基督教是普世的信仰、上帝爱世人,是普世的爱。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全心全意地相信耶稣所说的:“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翰福音14章6至7节)真正的基督徒坚信彼得对犹太人的宣告:“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4章12节)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基督教新教信徒的数量大约在8亿到10亿之间。具体来说,2023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基督徒总数约为26.63亿,其中新教徒占约8.81亿。新教徒在全球基督徒中占比约为33%。2024 年全球基督教的状况,置于 1900 - 2050 年的背景下从1985年起,戴维·B.巴雷特在《使命研究委员会国际公报》上发表了一系列世界基督教统计数据。他的目的是每年更新对了解全球基督教状况十分重要的全球和区域统计数据。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发布了第39版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1900年、1970年、2000年、2023年、2025年和2050年的估计数。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到2050年,77.5%的基督徒可能生活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岛屿。1900年,北半球有4.5亿基督徒,虽然今天这一数字已增加到8.3亿,但到2050年预计将下降到7.5亿。另一方面,在南半球,基督教人口从1900年的9800万增加到今天的17亿以上,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30亿左右。(资料来源:Good Faith Media:《世界基督教地位及展望》)。
从司提反殉道到现在,基督教的发展是因为信徒知道被本丢·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的耶稣基督确实从死里复活了。他们知道不是他们的信心验证了基督的复活,如同今天许多的当代神学家所教导的那样,而是他的复活验证了他们的信心。
司提反的殉道展示了信仰的至高价值和对基督的绝对忠诚。他的牺牲激励着信徒在面对逼迫和挑战时,也要坚守信仰,不畏艰难;司提反的死证明了“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马书14章8节)。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章13节)司提反的殉道启示我们,信仰不仅是口头上的宣称,更是生命中的实践。他用生命去实践基督的道理,效法基督的爱。信徒应学习司提反的榜样,将信仰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忠心地服侍主。
通过第一位殉道的司提反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是否能为我们的信仰奉献一切,包括我们的生命?我是否能够舍弃一切跟从主耶稣基督,为广传福音而甘心乐意的奉献?我是否能够在逆境甚至受迫害中,只要信不要怕,坚定不移的持守我们的信仰?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环境不存在殉道的可能,但是我们就是在这种日常的信仰当中,是否真心实意地坚信主耶稣基督,为主做那美好的见证?我是否在主内“ 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做荣神益人、手洁心清的好信徒?
在当今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基督徒应勇敢地为真理作见证,痴心不改。同时也要以爱和智慧去影响和改变社会。司提反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为福音献身、殉道的“司提反精神”值得我们效仿,我们要珍惜主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宝血为我们做了赎罪的献祭、珍惜司提反等传教先贤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今天的大好环境,做神喜悦的圣徒,“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
总之,司提反的殉道不仅在基督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信徒提供了丰富的属灵启示,激励人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是父神的美意,是荣耀基督的见证。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