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爱

作者: 撒母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11 16:37:14
分享与播放

曾听一位牧师分享过这样一个见证:他说他跟妻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二人个性都非常强势,有主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认为对方应该听自己的,所以结婚头七年整整打了七年。他们两个人都很爱神又彼此相爱,但就是不能过好婚姻生活。

牧师的妻子之前是一名律师。律师这个职业是不能认错的,如果说“对不起,我错了”,说明你的官司打输了,所以她妻子从来不会认错。他们每次吵完架之后,都是牧师主动向妻子认错,然后二人重归于好,下次再打再认错。这个牧师为什么那么容易道歉呢?因为他以前的职业是酒店经理,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对不起”,当客人投诉的时候,别管谁对谁错首先就要说“对不起,我错了”,所以这成了他处理矛盾的技巧,但这并不代表他从心里认识到自己错了。

爱不只是嘴上说说,需要以实际行动把爱活出来,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参林前13:1)主耶稣的救恩主动地无条件地临到我们,我们也要活出爱,活出基督的样式来回应神的拯救之恩。那在生活中如何具体地活出真爱呢?

一、爱弟兄

保罗提醒我们“爱人不可虚假”,“虚假“原文有戴着面具的意思。不得不承认,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人的爱是戴着面具的,我们不敢表露真实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比较看重面子,虚荣心让人变得虚伪。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受到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在别人眼中可能是一个笑话,甚至是奇葩,因此很多人都在弄虚作假。

春节期间,很多在外工作的人盼望着能够回家吃上热乎乎的团圆饭,但这对基督徒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虽然一大家子人看似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但其实心不在一块,大家说话也不在一个频道上,年过完了大就又各奔东西。所以,很多弟兄姐妹会深有感触,觉得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爱甚至要比家人之间的爱更真诚。在《彼得前书》1章22节说:“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所以爱不是出于人自然的情绪,而是人接受了真理的归正之后具有的情感。

初期教会时代的基督徒把教会理解为延伸的家庭,今天教会众肢体彼此相交的生活,就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亲密无间,不应该是那种应酬式的礼尚往来,或表面式的应付。有些地方的教会,弟兄姐妹之间不是彼此相爱的,而是充满了冷漠,可能在一起聚会几年了仍然谁也不认识谁,没有说过一句话。

教会是爱的共同体,如果只是聚在一起却没有爱就变成了菜市场、俱乐部。今天这个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牛奶面包,而是爱。因着缺少爱,世界到处充满了凶杀、淫乱、偷盗、贪心等许多不法现象。鲜花插在花瓶里,只是暂时好看,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没有根而败落,人心中若没有神的爱,靠着人有限的爱,同样不能维持长久的情感。我们必须把爱的“插头”,接在神爱的源头上,祂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满有爱心的人。

二、爱众人

保罗告诉我们,当基督徒无缘无故受到不合理的对待时,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为什么要留心?因为衡量一件事美不美的标准,不是按众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而是根据神的话,要符合圣经的原则。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主耶稣说这是一件美事,但在当时众人眼里并不美。世人的处事原则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是一个人总是想着报复别人,总是想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么他心里装着恶,又如何发现众人以为美的事情呢?他又如何留心去做众人以为美的事情呢?所以,基督徒对待众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不要以恶报恶,要留心行善,同时在不违背真理的情况下,尽力与众人和睦。

三、爱仇敌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诗篇》里面有那么多咒诅的诗呢?“愿他们的筵席在他们面前变为网罗”,“愿他的年日短少,愿别人得他的职分”等等,这和新约里面的教导,“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是不是不一致呢?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咒诅与祝福与“盟约”有关,背约就会受咒诅,守约就蒙祝福,有几个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咒诅诗不是出于私人恩怨,也不是要自行审判和报复。咒诅诗句的实质是求上帝彰显公义,是建立在相信耶和华的全然公义的基础上。作为受害者,诗人没有私下报复,反而专心祈祷,相信“审判在主,主必报应”,这是全然信靠上帝的表现。诗中被咒诅的对象是恶人,他们得罪了上帝,故意违背上帝的心意,诗人只不过是将上帝敌对者的命运提前公布出来。其实被咒诅者本就罪有应得,如果他们继续作恶不悔改,他们的命运就是走向灭亡。所以,咒诅诗句从这个层面来说,带有预言的性质。

保罗教导罗马的弟兄姊妹,在逼迫中要以善胜恶,以祝福代替咒诅,这是主所喜悦的。那么我们如何爱仇敌呢?经上说,“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1220当仇敌饿的时候给他们吃,渴的时候给他们喝,这是很艰难的事情,但恰恰是我们胜过仇敌的方法这样做时,就如同炭火堆在他们头上,以爱来感化他们的心,以善来胜过恶。

在《奥卡人的新生》这本书中讲到,1956年五名立志将福音传播到丛林深处的传教士,放弃了舒适安宁的生活,冒险深入厄瓜多尔亚马逊原始丛林,希望向那里的印第安土著部落奥卡人宣讲福音。他们努力学习奥卡族语言、小心翼翼的接近奥卡人。

1956年1月8日早晨,几位奥卡人出现在沙滩上,五位宣教士兴奋地走向他们,以为盼望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这五位宣教士走向奥卡人时,生性好斗的奥卡人并不能领会友好的示意,十来个人手持长矛冲向他们,将五位传教士逼到了河水之中,最终他们放弃了自卫,并没有扣动扳机,就像他们的主一样默默牺牲了。留下他们的妻子和幼嫩的儿女在悲恸之中。虽然这些传教士都带有手枪,但是他们并没有朝奥卡人开枪,一直被逼到河水中间然后被长矛刺死。因他们深信,自己已准备好迎接死亡,但从未听闻福音的奥卡人却还没有。

基督的爱超越了杀夫之仇,那五位宣教士的妻子,她们用常人无法理解的宽大胸怀包容了奥卡人,并向他们传福音,还多次给那些土著人运送药品和食物,最终使他们冰冷的心被融化。最终整个部落很多人都归信了耶稣。

主耶稣教导我们要爱仇敌,祂以身作则,在十字架上给我们做出完美的示范。本来我们是与神为敌的人,在十字架上祂用自己的血化解了神和我们之间的冤仇,成就了神和人的和好。今天我们已经与神和好的人,也应当效法耶稣爱的样式,用爱来征服仇敌的心。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新疆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