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有一次关于辅导学的学习机会。授课老师是专门从事辅导学研究的,她言语朴实,思路清晰,紧扣主题。在课上,老师反复强调,基督教辅导学的目的是为了把人带到神的面前。
在授课前,老师问我们各人对于这门课有什么样的期待。我提了自己的两点期待。首先想要深入了解辅导学的技巧。因为我发现在探访过程中,大部分去探访别人的人会讲自己很多的经历。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要彰显自己,而是想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提醒被探访者,神一直在每位信徒身上做工,神也会恩待与赐福于他们。然而,讲很多个人经历未必能对被探访的人起到积极作用。他们也许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困惑:他们会认为神这么祝福你,为什么不祝福我呢?为什么我信了那么多年,就感受不到祂的爱呢?难道是祂偏心吗?该怎样辅导陷入各样痛苦、软弱中的人,是用自己的经历感化他,还是默默聆听他的苦衷呢?在辅导中,是去理解对方,还是要去改变对方呢?这也引发出我提到的第二点期待,即希望这门课能让自己看到基督教辅导学的独特性在哪里,它跟普通的心理学有什么不同,在这门课中,将如何处理心理学与福音的关系。
一、基督教辅导是一种“向下的移动”
在上午的课程中,授课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解释什么是基督教辅导学。当然老师的讲解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应用性的。授课老师提到,“辅导”乃是一种“向下的移动”,做辅导的人不能直接将一堆属灵的套话扔给受辅导者,试图用说教的方式去改变他们。因为受辅导者往往处在一种软弱的状况中,失去了力量,需要有人拉他们一把。那种直接将属灵的套话扔给别人的做法是冰冷的,并不能让人体会到神的爱。
我们不能站在高处或远处,教人如何悔改,而应该俯下身来,靠近软弱的人,主动伸手握住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向下移动”。事实上,这正是耶稣基督留给我们的榜样,祂不是站在高天之上向我们发号施令,而是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主动与人靠近。
做辅导的重要前提乃是meet people where they are,即“遇见人在他们的所在之处”。 当你要辅导一个人的时候,必须要知道到他的那个点,要找到他心理的“对”。这个“对”是打引号的,因为这是受辅导者所认为的“对”,辅导者应当找到他的“对”,了解到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和行为。辅导者需要进入受辅导者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目前的真实状况,更是真正遇见他,做一个懂他的人。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链接。
神俯就我们,主动降卑来到我们中间,主动与我们建立关系。圣经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经文中也处处流淌着“俯就”的原则。比如,有一次耶稣在毕士大池旁看见一个人躺在那里,祂知道那人的光景,他的软弱与痛苦以及一切的挣扎,于是就主动靠近他,问他:“你要痊愈吗?”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充满了关爱。还有一个长大麻风的人,看见耶稣就迫切求祂医治自己。耶稣动了慈心就用手摸他,并医治了他。这是从主耶稣爱里面生出来的“俯就”与“接纳”,是真正地“懂他”,在他的困境中遇见他。
二、基督教辅导的前提是了解人心的渴求
这次课程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做辅导的人应当了解自己及别人的心。
我们必须先了解人心的渴求,才能知道他为什么会有那种特别的心理。大多数的心理问题是由于人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的。人的心是十分敏感及脆弱的,当它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伤害时,会很自然地形成那种对应的心理状态。我们要遇见他,就要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但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所以,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遇见他、懂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授课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大致上有三个层面,她用一个三圈的同心圆表达了这些需求。最外围的需求,叫“表层渴求”,主要是一些生理性的渴求,比如对于衣食住行的渴求;其次是中间层的需求,叫“基本渴求”,是指人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人渴望在婚姻、亲子、家庭、工作单位及自己的人际圈中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里面一圈的需求,叫“核心渴求”,是指人对于神的属灵渴求,一般来说重生得救的人会渴慕与神有亲密的关系。
这三层需求,当然是越往里面的越重要。人只有满足了核心需求,才能解决自己里面最最根本性的饥渴问题。诚如奥古斯丁所言,“我们若不是安息在你里面,就不得安息”。耶稣也曾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
在思考这三层渴求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围的渴求也很重要,也应当尽量被满足。虽然满足核心的渴求是关键,但我们绝不能将“核心的渴求”与“基本渴求”及“表层渴求”对立起来。这些渴求都是神放在人里面的,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在把“核心渴求”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也当尽量去满足人“基本的渴求”与“表层的渴求”。除非在实际的生活中,后两者与前者确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为了讨神喜悦的缘故,应当将“基本的渴求”与“表层的渴求”先放在一边。
另外,也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基本渴求”与“表层渴求”都不包括人的私欲。我们应当满足的是神在创造人的时候放在人里面的“渴求”,而不是人堕落后所产生的私欲。两者必须适当地分开,绝不可以混为一谈。其实,满足人“基本的渴求”与“表层渴求”并不会让人变得自我中心,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因为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从今天所学的课程来看,辅导的任务就是透过辅导者对受辅导者的辅导,试图满足人的“基本渴求”,进而促使对方的“核心渴求”也能得到满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