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嫉妒,同做主工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28 09:52:01
分享与播放
配图

在服侍神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们是在强调“主祝福我所做的事工”,还是在强调“我所做的主的事工”?前者在意“我的”事工,后者看重“主的”事工。作为牧者或教会领袖,我想许多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都面临着隐形的诱惑——那种不由自主地对自己的事工感到自豪,甚至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赞扬和认同。

尤其是,当我们藉着事工为自己图谋大事(耶45:5)时,很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陷阱。耶利米提醒我们,神不喜悦我们为自己图谋大事,而是希望我们专注于他的旨意。而嫉妒往往源于我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成就和地位,而忽视了他人的努力和神的计划。这种心态不仅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还会阻碍我们在神的事工中真正成长。

这篇文章希望从圣经中的教训出发,探讨如何在神的事工中去除嫉妒的心态,持守一颗真正愿意为神荣耀而努力的心,最终与他人一同为主而工作。

一、嫉妒的破坏力

嫉妒是一种悄无声息却极其有害的心态。它不仅能破坏我们的心灵平静,也能扭曲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作为牧者,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将目光聚焦于自己的工作成果上:我的文章反响如何?我的讲道评分怎样?我的主日祷告是否特别鼓舞人心?我的婚姻辅导、传福音工作是否特别有效?这些问题其实无害,但如果我们的心态不正,就很容易陷入与他人比较、内心不满的陷阱。

我们会容易有一种自我陶醉的灵,它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过于自豪,并认为任何成功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觉得别人做得更好时,内心的嫉妒和不安也随之而来。正如约翰·班扬所提醒的,当有人称赞他讲道出色时,他反应道:“你来得太晚了,魔鬼早在我离开讲坛时就告诉我了。”这种人容易暗藏的自负与嫉妒,常常在我们心中悄然滋长,破坏了我们对神工作的纯粹奉献。

嫉妒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当别人取得我们未曾实现的成功时,内心的痛苦与不甘。即便是亲密的朋友,他们的成就也能激起我们内心的波动。当他们在我们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时,内心的那份温暖感并非纯粹的喜悦,而是夹杂着一种微妙的威胁感。嫉妒、苦涩、尴尬和自怜,接踵而至。我们不再为神的名字得到荣耀而喜乐,而是因自己未能被选中、未能取得同样的成就而感到不满。

圣经中有一个值得警戒的例子,就是扫罗王与大卫的关系。扫罗虽然在征战中杀死千千,但当以色列百姓唱道“大卫杀死万万”,扫罗便心生嫉妒,甚至想要杀死大卫(撒上 18:10-11)。扫罗无法忍受自己与大卫的比较,最终失去了神的恩典。我们的心态是否也容易陷入这种自我比较的陷阱呢?当别人取得我们未曾实现的成功时,我们是否也会感到威胁,而非欣然接受神的安排呢?

、摩西的回应

我们来看看摩西在其事奉生涯末期的表现。摩西一生经历了极大的挑战与试炼,他为神的荣耀而带领以色列百姓走出埃及,穿越红海,攀登西奈山,漫长的旷野生活中,他无怨无悔地为神工作。然而,最终他却无法进入应许之地——那片他为之付出了生命与努力的土地(民 20:12)。年老并没有阻止这位先知进入流奶与蜜之地。“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他的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命记34:7)。年老并没有削弱他的力量;是神阻止了他。神因摩西的罪而阻止他进入应许之地。由于对百姓的抱怨和发牢骚感到沮丧,摩西用杖击打了那出水的磐石,这磐石预表基督(林前10:4;民20:11)。神吩咐他让磐石出水,但摩西采取了更激进的方式(民20:8)。之后,神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民20:12)摩西确实没有进入应许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摩西并没有因失去进入应许之地的机会而对神发怒、抱怨,或试图破坏约书亚的事工。相反,这位“世上最谦卑的人”(民12:3)回答说:“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27:16-17)

这就是一位忠心牧者的心肠。这是牧师和领袖们应当效法的榜样。摩西没有抱怨,他没有指责神不公平,他没有因神不听他进入应许之地的请求而沮丧。他没有破坏约书亚,也没有向他投掷长矛。他没有将自己的名誉或事工置于他所事奉的神和所服侍的百姓之上。他祈求神不要让百姓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这是一种全然顺服神旨意、舍己奉献的态度。

三、真正的牧者心态:同做主工

摩西的心态是我们每个牧者和领袖应该效法的榜样。真正的牧者心态并不关注个人的荣耀,而是专注于神的荣耀和百姓的得益。即便神选择了另一个人来完成某个任务,我们也应当心甘情愿地接受神的安排,默默支持他人的工作。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约21:15)牧者的首要任务是为神的羊群付出,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跟随者,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荣耀神,牧养神的子民,而非争夺个人的成就。

新约中,保罗的服侍也是如此,保罗信主后,他开始以基督耶稣的心肠渴望服侍教会(腓1:8),直到基督成形在教会里面(加4:19)。这种爱除去了我们对持久影响力的野心追求,同时恢复了当更大的成功归于他人时的谦卑喜乐。我们寻求对教会有益的服侍,同时希望别人做得比我们更好。

在中国教会历史上,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例如,王明道弟兄在20世纪上半叶的事工中,始终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勇敢传讲福音。尽管他经历了极大的逼迫和苦难,但他始终以基督的心为心,关心信徒的属灵生命,而不是自己的名声或地位。尽管他后来经历了苦难,但他始终以牧者的心肠关心教会,而不是自己的得失。他的事工不是为了自我荣耀,而是为了神的荣耀和教会的益处。

当我们以这些圣徒为榜样,开始学会为他人的成功而喜悦,为他人的事工而祷告时,我们的心将会得到释放,嫉妒的锁链将被打破。我们不再与他人比较,而是会因神的工作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展现而喜乐。我们会意识到,每一个弟兄姐妹得到的祝福,都是神工作的一部分,都是神荣耀的展现。我们不再自视过高,而是全然为主工作,彼此配搭,同做主工。

无论是圣经里的榜样,历史上的见证,在在提醒我们,事奉的核心是基督,而不是我们自己。当我们除去嫉妒,以牧者的心肠服侍时,我们才能真正与主同工,成为荣耀神的器皿,成就他的旨意。

在这个强调个人成就与影响力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比较与竞争的陷阱,甚至不自觉地以事工的规模或成果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然而,真正的服侍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以基督的心为心,是否以神的荣耀为目标。正如保罗所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哥林多前书3:6)我们不过是神的器皿,真正的成就属于他。

因此,让我们在服侍中放下自己的野心,摒弃嫉妒与纷争,专注于神的呼召。无论前方的服侍之路还有多长,我们都应当祈求神赐给我们一颗像摩西在生命最后岁月里那样的牧者之心——一颗谦卑、舍己、全然为神家着想的心。以爱服侍,直到见主面的那一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