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与真理中活出孝敬的真谛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27 14:34:38
分享与播放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缅怀先祖的重要节日,承载着对血脉根源的追思与孝道精神的文化传承。基督徒如何在持守信仰原则的同时,恰当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并传递基督里的永恒盼望呢?本文将从信仰根基、具体实践、祷告范例三方面展开,帮助信徒以真理为根基,用爱心践行独特的“孝道”。

一、清明节:从文化孝道到永恒盼望

1、明确“孝敬”的本质:活出敬虔,超越仪式

圣经强调“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弗6:2-3)。然而基督徒的孝道观应超越节期礼仪的局限,成为贯穿生命始终的信仰实践:  

感恩为先。我们应当承认生命源于上帝的赐予,感谢先人在家族历史中的付出(诗139:13-16)。  

传承美德。我们要效法先人正直、仁爱的品格,如提摩太继承外祖母罗以的信心(参提后1:5)。

持守圣洁。我们必须持守信仰的圣洁,拒绝任何涉及交鬼、占卜或偶像崇拜的仪式,这些事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申18:10-12)。基督徒当坚定持守"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林后6:16)的信仰立场。

2、超越死亡的终极安慰:在基督里得胜的盼望  

基督徒追思祖先时,不要陷入对死亡的恐惧或虚无中,而是以复活的确信为根基:  

纪念而非祭拜。持守真理的界限,不将祖先当作神明祈求保佑,因“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祂”(林前8:6)。

为未信者哀哭却不绝望。若先人未信主,可为他们灵魂归处祷告,但更专注于活出福音,带领在世家亲认识救恩。

以善行延续生命价值。通过慈善、教育等行动,让先人的美德在爱中流传(箴10:7)。

二、基督徒清明实践指南:在尊重中见证信仰

1、扫墓行动:以清洁与追思表达敬意

整理墓地。清除杂草、擦拭墓碑,以劳动表达对先人的尊重。

敬献鲜花。选择白色或素色花卉,避免焚烧纸钱或摆放祭品。

讲述生命故事。与家人分享祖先信实、坚韧的见证,如“奶奶曾用一碗粥救活逃荒者”。

2、家庭关系:以智慧与温柔化解冲突  

提前沟通。温和告知家人“我会参与扫墓,但因信仰不跪拜、不烧纸”。

主动服务。承担准备餐食、打扫祖屋等事务,以行动显明爱心。

转化传统。提议家庭聚会时诵读家训、捐赠公益来代替烧香祭祖。

3、属灵行动:将哀思转化为永恒价值  

为家族归主祷告。特别为未信亲人代求,求神打开救恩之门。

行善纪念先人。以祖先名义资助贫困学生、植树造林,践行“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各书2:26)的信仰教导。

书写家书或回忆录。记录祖先的生命历程,留存信仰传承的见证。

三、清明节祷告范例:在感恩与交托中与神同行

1、扫墓时的简短祷告  

慈爱的天父,感谢祢带领我们来到先人安息之地,让我们记念(祖先姓名)在世时的劳苦与恩情。求祢赦免他们未曾认识祢时的过犯,也赦免我们家族中一切偏离祢心意的罪。愿这清洁的墓地成为祢恩典的记号,帮助我们将思念化为行善的力量,直到那日与祢面对面。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2、家庭追思会祷告

满有怜悯的主,今天我们聚集,为记念(祖先姓名)向祢献上感恩。感谢祢藉着他们的双手养育后代,在他们生命中留下正直与仁慈的痕迹。求祢安慰我们的思念之情,更赐我们信心,在家族中兴起敬虔的后裔,使祢的救恩临到每一位子孙。愿我们的家庭不再被死亡阴影笼罩,而是在基督复活的光中彼此联结。奉耶稣得胜的名祈求,阿们。

3、为未信主亲人祷告

公义与恩典的主,我为(祖先姓名)的灵魂向祢恳求,若他们生前未曾听闻福音,求祢按祢的慈怜与主权施恩,也光照我们这些后人,使我们不再重复过去的冷漠,而是火热传扬祢的救恩。愿祢的旨意行在我们的家族中,如同行在天上。奉主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4、传承信仰的立志祷告  

永活的神啊,我愿成为家族中信仰的桥梁,求祢使用我先人的故事,无论是他们的美德或遗憾,都成为后代认识祢的阶梯。帮助我以口传述祢的作为,以身活出祢的圣洁,直到我们的家谱成为归向基督的见证。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四、孝敬的最高境界是引领家族归向基督  

基督徒在清明节的特别之处,不在于拒绝文化,而在于赋予传统更深的意义:  

从“惧怕死亡”到“拥抱永生”——我们不沉溺于哀伤,而是宣告“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林前15:55)。

从“血脉延续”到“信仰传承”——我们看重子孙认识基督,胜过追求家族兴旺。

从“缅怀过去”到“建造未来”——我们以善行延续先人价值,直到主再来的日子。  

愿每一位基督徒在清明节成为“希望的使者”,以清洁的纪念、智慧的行动、满有恩典的祷告,向世人证明:我们并非不孝,而是以永恒的方式,爱得更深、更真、更远。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