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信,仍旧说话——一次清明节扫墓有感

作者: 李真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3 15:27:43
分享与播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首《清明》,道出了清明时节的悲凉氛围。关于这个传统节日,一些基督徒则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在追思的同时仍可心怀盼望。

笔者曾在清明节前跟随一间教会的弟兄姐妹一同到教会的墓地扫墓。早晨,两辆大巴车载着弟兄姐妹们从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目的地。这里是处在山林中的一大片公墓,其中一部分归教会使用。

山脚下,是一处集中焚烧祭品的房屋(应防止火灾以及环保的要求)。沿着山路拾阶而上,经过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教会的墓区。一块刻着红色十字架两米多高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十字架下面书写着“**市基督教墓园”,左右两边以小几号的字体书写着“主来相会”“号筒吹响”。弟兄姐妹们手持白色、黄色的菊花侍立在石碑前,教会的一位牧师身着白色圣服做了代祷。

在高大石碑的旁边,是创立当地教会的老牧者的墓碑。弟兄姐妹们轮流来到墓碑前,将手中的菊花或整齐地放下、或将花瓣撒在墓碑前的平台上,一些人还驻足一会儿,不愿立即离开。老牧者生前服侍的一些见证,弟兄姐妹们再次从现任牧者的口中得以听闻,这些故事如今显为更加宝贵。

在这位老牧者离世前几年、九十多岁高龄的时候,福音时报的同工拜访过她,听闻了她的不少见证。她曾听过宋尚节博士等知名牧者的分享。20世纪80年代,她从外地过来开拓教会,她家成为教会最早的聚会场所。她徒步将福音传到了市区以及周边的多个乡村。当教会发展壮大后,她被推选为所在市的基督教协会会长。“爱主不落空,侍主最上算,灵魂最宝贵。”这句话是老牧者常常跟弟兄姐妹分享的,也是她服侍生活的见证。她很关心信徒们,了解很多信徒的家庭情况。谈及教会牧养,她在晚年时感慨地说道:“现在有的牧羊人太懒惰。牧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听信徒倾诉。有些牧羊人没有耐心听信徒倾诉。他们年龄大了,心里烦了,需要将内心的烦心事讲出来。有人来并不是叫你来解决问题,只是做一个听众也好。”

给这位开拓教会的老牧者献花结束后,大家沿着夹在高大的松柏树林间的台阶向上走着,也有部分人选择留在原地等候大家。在路两边的树林里面,一个个刻着红色十字架统一规格的墓碑整齐地竖立着。信徒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散开去到不同坟墓前,有的帮助清理一下墓碑的灰尘,有的则是献上鲜花。

笔者一直跟着教会牧者的脚步。几位牧者不时地在不同的坟墓前停下脚步,在献花的同时,回忆着过往的那些故事:她家之前是一个聚会点,她的后代现在还在教会服侍;她的信仰很虔诚,热心读经、祷告;他是神很忠心的仆人,为神的家做了很多的事情……

牧者的这些讲述让我不由地想到了圣经中的两处经文:“‘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