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位名号为“良”的教宗故事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5-11 13:46:25
分享与播放

前几天笔者在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又称“利奥十四世”)当选后,写了三位罗马教廷历史上,三位名号为“良”著名教宗的故事。而有些读者意犹未尽,希望还能多介绍几位影响历史发展的利奥教宗。

在欧洲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其真正建立,则是与教宗圣良三世分不开的。他在公元795年即位后,采取了前任教宗在拜占庭帝国与法兰克王国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而是一边倒向法兰克王国,支持查理曼大帝。

这是因为查理曼东征西讨,将西欧广袤土地收入囊中,成为当时西方最强统治者。只是查理曼的统治需要获得教宗的承认,而圣良三世要想巩固地位,也需要查理曼的支持,就这样两人走到了一起。

公元800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查理曼正在罗马城的圣彼得大教堂中望弥撒,教宗圣良三世把一顶皇冠戴在他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任命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宣布查理曼大帝是拉丁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其次他拥有了罗马帝国皇帝继承人的称号。查理因此获得圣俗两届的权力,为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双重统治秩序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神圣罗马帝国建立打下了基础,圣良三世此举改变了欧洲历史。

在神学方面,圣良三世正式确定在《尼西亚信经》中加入“和子句”,宣布圣灵是从圣父与圣子而出。这一做法导致与东方教会产生了严重分歧,为250年后,东西教会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1513年,来自佛罗伦萨豪门美第奇家族的良十世登上了教宗宝座。他是位酷爱艺术与藏书的教宗,大力支持、推动各种文艺事业,支持拉斐尔等艺术家,为文艺复兴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不过良十世出身豪门,生活十分奢华,尤其在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上更是不惜成本。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他就开始大量发售赎罪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些道德败坏的教士为了敛财,就在此大力推动。比如在德意志地区的台彻尔就说:“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罪人的灵魂立即从炼狱飞升天堂。”

这种打着信仰敛财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日耳曼民众的不满。于是在1517年,奥古斯丁会修士马丁·路德在维滕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批判赎罪券的错谬,谴责良十世的做法。而此事一发不可收拾,直接点燃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烈火,导致了西方教会分裂成为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抗罗宗),并一直延续至今。

良十世为了推动艺术,修建教堂而敛财,最终导致了教会严重分裂。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基督教会历史上的三次严重分裂,都与名号叫良(利奥)的教宗有关。比如圣良一世时期,谴责了东方教会,导致景教、科普特等教会分裂。而在1054年,圣良九世时期,发生了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形成了天主教与东正教。

当然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在当选后的格言称:“在那一位中,我们合而为一。”但愿在上主带领下,良十四世能够继承先教宗方济各的遗志,继续推动普世教会的合一,修复前三任良教宗造成的裂缝。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