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小说:盲人广勤和小秋(一)

作者: 帅活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15 11:21:02
分享与播放

前言:福音小说《盲人广勤和小秋》讲述了一个抉择的故事,抉择是在善恶之间,同时也讲述了一个忏悔的故事,忏悔时间历经了整整二十年。生命忏悔与生命抉择,让读者在信仰的视角里感受生命故事真谛。由于篇幅较长,为了让读者有一个便捷的阅读体验,将此篇小说分述为三篇和大家进行分享。

盲人广勤——苏北农村乡村教会的传道者,于我的生命意义定格在他临终前对我的那一份沉甸甸的嘱托:为我寻找一个叫刘小秋的男孩,替我向他递上一封致歉信,这份歉意,迟到了二十年,是的,整整二十年。

时间追溯在数年之前,当时的盲人广勤,很年轻,也是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由于童年时就对圣道展现出极大的天赋,再加上盲者世界的心灵淬炼,让他在青年时期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大牧者,并已拥有一众追随者,即铁杆粉丝。

一个深秋的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广勤。敲门人是教会六十二岁的长老,他神情紧张,面目凝重,来不及坐下,便急促地说道:“广勤啊,现在要你做一个选择,而且是当机立断,一点不可耽延:你还记得柳大春和刘小秋这两个人吗?”

“记得,他们是在我圣道分享学习小组的两个青少年。柳大春性格温和,做事沉稳,刘小秋性情暴戾,做事毛手毛脚,因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我对他们的印象深刻。他们怎么了?”

“现在,柳大春和刘小秋的父母同时向你发出邀请,请你去他们的家里,为这两个男孩祷告。因为他们都遇到了人生中最艰难、最困苦的事情,需要聆听你的慰藉与祈祷。他们两家又不在一个方向,所以两条路两个选择,你是去为柳大春祷告还是去为刘小秋祷告?你立即做出选择,教会派车送你过去。”

“长老,你的意见是什么?”

“年轻人,我的意见与建议都不重要,你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好牧人,你自己做决定。我相信你的决定,上帝默许,我也会应声喊阿们。”

留给盲人广勤思考的时间并不多,经过一阵沉思过后,他对长老说:“先去柳大春家吧,至于刘小秋,只能让他暂且等一等,我回头再去他家,为他祈祷。”于是,长老立即联系司机,送广勤去往柳大春家。至于广勤为什么会优先选择柳大春,而将刘小秋排序于第二位置,当然紧急状态下的思索近乎于苦苦求索,是艰难而痛苦的,直至最后,一副思路架构图清晰地出现于脑海之中,广勤才做出最终的抉择:即柳大春是众人眼中的好孩子,他善良、懂事、孝顺,对于圣道的热爱也是钟情有加。而刘小秋却是众人眼中的坏孩子,他调皮、捣蛋、叛逆,对于圣道也是冷漠待之。好孩子与坏孩子,孰轻孰重?善与恶,孰是孰非?最终,盲人广勤厘清了一道清晰、明确的分界线。赏善罚恶、善报恶果,乡村世界里最传统最朴素的善恶观促成了青年牧者最终的方向抉择。

好孩子柳大春,在牧者广勤的祈祷声声中恢复了平静,得到了安慰,也激发了全新的信心。而当盲人广勤急促地赶往“坏孩子”刘小秋的家中时,已是大门紧锁,人去楼空。因大春家和小秋家有很长一段路程,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不是很便利,所以当盲人广勤赶到小秋家时,已是三四天后,询问邻居们,大家都说:不清楚、不知道,他们是在夜里搬家的,跟我们谁也没有打招呼。

就此,男孩刘小秋在盲人广勤的世界里消失,且消失得很彻底。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传道生命的不断成长,广勤的心中对于男孩刘小秋是越来越牵挂,且有深深的歉意。属灵生命每递进一个阶层,他心中的歉意就增长一分,直至他都十分渴望能够在小秋面前做一次正式的忏悔仪式。然而,直至生命的临终时刻,盲人广勤都没见到男孩刘小秋,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未完待续……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