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位弟兄遇到这样的一个难题:他们给一位老板吊装装修材料(沙子、水泥、窗户、瓷砖这些),干了好多天,因为工程量比较大,工价将近2万元。可现在的问题是,活按时安全地做完了,没出任何问题,这位老板却一直拖着不结工钱。你可能会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但在我们这行并不新鲜,甚至每年除夕夜里,我们都要去别人家讨要工钱。这些都是辛苦的体力活,大家挣点钱不容易,今年的行情不是很好,钱要不回来实在让人着急。有人提议,再不给就去告他;也有人说:“我们是基督徒,能这样做吗?”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基督徒究竟能不能寻求法律的保护呢?
一、使用法律的目的为的是保护自己
有人认为,既是基督徒,就应当是有爱心,能包容,什么事还需要动用法律呢?这不显的我们没有爱心了吗?这样的想法实在没有必要。
事实上,爱与公义并不矛盾,法律的存在正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秩序。基督徒在面对不公时寻求法律的帮助,并非缺乏爱心,而是对公义的坚持。包容不等于纵容,对于那些故意拖欠工钱、违背承诺的人,合理地运用法律手段不仅是在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是在提醒对方遵守社会规则。这样的行为恰恰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二、不可为蝇头小利争诉不休
当然,一定要注意:我们运用法律是为了维护正当的权利和权益,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也不是为了获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在面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时,基督徒更应展现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倘若为了些许小利而与人争执不休,不仅会损害自身和教会的形象,也会违背信仰所倡导的谦让与和平。法律是捍卫正义的工具,而非谋取私利的手段。因此,在决定是否诉诸法律之前,应当深思熟虑,权衡事情的轻重缓急。真正的智慧,在于分辨何时该坚持原则,何时该选择退让,以此彰显内心的平和与对上帝的信任。
三、仰望主与运用法律并不冲突
对于这些弟兄而言,他们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在炎热的天气中赚取辛苦钱并非易事。他们一直都在仰望主,也坚持祷告,但结款时间早已过去,对方却一再拖欠。这种情况下,运用法律手段合情合理。
寻求法律帮助并非背离信仰,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仰望主不意味着放弃处理现实问题,而是要学会在依靠神的同时,也善用社会上的资源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位弟兄的行为表明,他们既没有因一时的困境而失去信心,也没有盲目地等待,而是通过合理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平衡的态度,既体现了对工作的尊重,也彰显了对主的信靠。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将信仰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活出基督徒应有的见证。
法律是维护我们合法利益的途径。在面对纠纷和不公时,合理使用法律手段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体现对社会秩序的尊重。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或维护权益,不违背信仰的原则,反而是对自身责任的担当。这种做法既保护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避免了因情绪化处理可能引发的更大冲突。何乐而不为呢?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