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会的组长和我谈起,他们教会里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弟兄,便想着马上推荐他报考神学。我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还没有好好地观察和了解,只是因为年轻,就立刻引导他读神学,是否合适?
近年来,不少教会掀起了一股“读神学热”,大家都积极地想要培养年轻的弟兄姊妹报考神学。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好多教会在选择人才时没有一些具体的标准,只根据年龄。只要对方年轻,就积极推荐。积极推荐是好事,但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观察:属灵生命状况如何?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侍奉的呼召?如果这些不作考量的话,又如何能推荐呢?
前面提及的那位年轻弟兄,后来经过了解,发现他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虽然他有时也来教会,但病情不稳定,时好时坏,目前还在服药,也正因此没有出去工作。作为教会的负责人和同工,一定要十分留心。
那么,对报考神学的弟兄姊妹有什么要特别强调的呢?除了要符合神学院招生简章上的一些条件外,以下四点是要特别关注。
要有健康的身体
读神学的人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我曾就读于圣经培训班和神学院,在这两个地方都遇到过一些身体不好的人。他们希望读神学以后身体能好,但不得不说,这种认识不可取。如果读神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身体能变好,那日后又该如何侍奉呢?
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轻视生过病的人,如果现在身体已完全康复,也没问题;可若是现在身体尚未康复,那还是不建议报考神学,这也是对自己负责。毕竟,有些人扛不住神学院的压力,最终可能无法完成学业,甚至对个人的信仰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健康的身体不仅是侍奉的基础,也是面对未来各种挑战的重要保障。
要自己有明确的呼召
报考神学院的人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蒙恩经历和呼召。我曾遇到过一位姊妹,她想要报考神学,但当我问她自己的蒙恩经历时,她竟然答不出来。再问为什么要报考神学?也答不出来,最后竟然说是妈妈逼着她来的,她自己也不想报。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决定。
报考神学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信仰基础,而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随波逐流。如果没有明确的呼召和内心的感动,即便进入神学院,也很可能在繁重的学业和灵性操练中迷失方向。一个人若不清楚自己为何而来,又怎能在未来的侍奉中持守初心?
因此,报考神学的人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确认这是出于上帝的带领,而非他人的期望或一时冲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侍奉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久。
不要先谈条件
有的弟兄姊妹在没有读神学时就和教会谈起条件:“若是叫我报考神学,必须报销我在神学院的一切学费和学杂费,还要满足在校期间每月一定的生活费,神学毕业后一个月必须给符合我期待的工资。如若不然,我就不去。”有的教会因为实在缺人,也真的答应了。
但我们要说的是,一个预备读神学的人,怎能在报考前就和教会谈好条件呢?这俨然不是为神而读的态度,反而像在找工作,甚至比找工作还无理。神学没读,就要先算钱,哪有这个道理!
要懂得侍奉的意义
读神学的人是要侍奉主的,必须要清楚这背后的意义。有些人自己并没有侍奉的决心,只是因为有些同工好意引导,就决定报考神学。可即使神学院毕业,有的人都还没有明白侍奉的真正意义。
侍奉并非一份普通的工作,而是对信仰的回应和对上帝呼召的顺服。若没有深刻的理解与坚定的心志,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难以在侍奉中持守到底。因此,每一个选择报考神学的人,都应先思考自己是否愿意将生命奉献给这份神圣的使命,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一纸文凭或满足他人期待。只有真正明白侍奉的意义,才能在未来面对挑战时坚定不移地侍奉。
“年轻”不能成为报考神学的唯一条件,还要考虑诸多的方面。我们必须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有年轻人愿意奉献读神学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能只看年龄,还要观察其属灵生命的光景、对侍奉的理解等等。只有各方面合适了,才能真正被推荐去读神学。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