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弟兄在交通时谈到,他是一个脾气比较急躁的人,也不是故意针对谁,从小就是这样的性格。现在虽然孩子都结婚了,但他脾气还是很冲,甚至有时候还会打自己的老婆。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相比年轻的时候也改了一些,但仍然不能彻底改变。他很是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这位弟兄我已经认识很多年了。平日里,他为人确实很不错,善良热心,对教会和圣工也都很投入,看得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装出来的。但唯一的问题,就是脾气实在太急——就像他自己说的,有时候甚至会动手打自家姊妹,一个耳光说扇就扇过来了,有时连孩子也难免挨打。信主这些年,他的脾气确实收敛了不少,只是还没有彻底改变。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一、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位弟兄和姊妹夫妻俩跟我们一样,也是做装修这一行的。没做过的人可能不了解,做过的人都明白,这完全是体力活,非常辛苦。不光要花力气,天热的时候还根本做不了——温度太高、太闷,工人们很容易中暑。他妻子同样跟着做这类体力活,其实对她来说尤其吃力,但为了这个家,她从不抱怨。即便这样,一天忙完回到家,她还要继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真的没有一刻能歇下来。有时候弟兄可能因为要出去看活而不能立刻吃到饭,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手,称影响了自己看活,少做了多少活、少挣了多少多少钱。
倘若弟兄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姊妹在同样的劳累中还要承担额外的家庭责任,或许就能多一分理解与耐心。毕竟夫妻本是一体,理应彼此体恤,而非将工作中的疲惫与烦躁转嫁到对方身上。当我们开始真正走进对方的处境,感受她的辛劳与不易,那些因急躁而起的冲突,或许就能在体谅中渐渐化解。
二、多学习耶稣的温柔
我们不仅要正常地参与教会的各样崇拜和聚会,还要真正地听进去主的吩咐和话语。要多在属灵的生命上操练,多学习耶稣的温柔,以宽容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
当遇到分歧或矛盾时,像耶稣那样用柔和的言语代替斥责,用包容的目光看待对方的不足。在日常相处中,主动放下自己的固执和偏见,耐心倾听家人的想法和感受,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软弱。千万要记住,一定不能动手打人。当我们将从主那里领受的爱与恩典传递给家人,用属灵的智慧去化解家庭中的摩擦,就能让家庭充满和睦与温馨,也能在彼此的体谅中见证信仰的力量。
三、多想想自己的不足
我们要学会省察自己,多问一问自己:都是对方的错吗?如果是我,我能做得比对方更好吗?我这样生气是主所喜悦的吗?
在与家人产生分歧时,若只盯着对方的过失不放,矛盾只会不断升级。试着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因为语气过于生硬刺伤了对方,是否因为固执己见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是否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说出了伤害彼此的话。又或者,这些本就是我们自己的错,可我们却总认为是对方的责任呢?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家庭这个爱的港湾里,更需要常常审视自己的内心,放下骄傲和指责,以谦卑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当我们愿意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就能为家庭营造出彼此包容、互相扶持的氛围,让爱与理解在坦诚的自我省察中不断生长。
要学会发现自身的问题,当我们发现自己身上存在诸多问题后,还会一直盯着对方吗?还会总发脾气吗?自然也就失去了发脾气的理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