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川西深山中的教堂,为何名扬世界?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2 06:40:21
分享与播放

在四川省雅安市区宝兴县的崇山峻岭间,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教堂,她不仅是教会在此发展的见证,更是国宝大熊猫走向世界的起点,她就是邓池沟天主教堂。 

19世纪中叶,由法国遣使会传教士罗尚德来到雅安地区。当时百年禁教尚未结束。他在崇山峻岭中找到了一块土地,在此秘密修建了一座教堂。

这座教堂在1912年重新翻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其外观呈现川西民居四合院布局,内部礼堂采用哥特式尖肋拱顶,门廊由10根立柱支撑,可容纳500余人。根据记载,教堂以“夯土墙体混搭青砖立柱,内部穹顶绘有圣经故事壁画,彩色玻璃在阳光下投射出斑斓光影,而屋檐下的雕花雀替、窗棂上的吉祥纹样,又处处透着中式建筑的温婉。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既尊重了当地的建筑传统,又保留了宗教建筑的庄严,成为当时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

而让邓池沟教堂闻名于世的,乃是与一位叫阿尔芒·戴维(谭卫道)神父发现大熊猫的奇妙故事相关。1869年,法国遣使会传教士谭卫道来到这里管理教堂,作为生物学家的他,经常外出考察当地的自然生态,在当地留下了不少科学研究。

1869年的3月11日,谭卫道到一位信徒家探访,他在信徒家里看到了一张从来没见过的黑白兽皮,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据谭卫道记载,“它的毛色同我已经得到的那只幼体完全相同。这种动物的头很大,嘴短圆,不像熊嘴那么尖长。”

此后他通过当地猎人获得了一只大熊猫,他亲自组织信徒们在邓池沟教堂内做了个大木笼,将它饲养起来,观察、记录它的生活习性。他根据大熊猫的体毛、脚底有毛等特征,认定这为一个新种。他将这个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上,立刻轰动了全球。从此憨态可掬的熊猫成为世人喜欢的动物,更是成为中国的国宝、名片。而邓池沟教堂也因着是大熊猫走向世界的第一站,而名扬于世。

历经百年风雨,邓池沟教堂几经修缮却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虽然在特殊时期,她曾被改为其他用途,教堂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到了上世纪80年代,教堂恢复弥撒活动,经过细致修复,玫瑰窗重新焕彩。

如今,这里不仅是信徒们望弥撒的场所,更因着其精美的建筑与传奇历史而吸引游客到来,成为雅安旅游的打卡景点之一。作为大熊猫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堂里建有人与熊猫握手纪念碑以及《雅安宣言》石刻,讲述了大熊猫被发现的历史。现存谭卫道卧室原貌及其科研器具,完整保留19世纪传教士生活场景。作为中法友好象征,2002年宝兴县与谭卫道故乡法国埃斯佩莱特市缔结友好城市。此外教堂还建有一处天主教中国化的陈列馆,讲述了一段文明互鉴的佳话。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