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建设日益完善的当下,法律既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明确保障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然而现实中,部分农村教会却总有人到教会闹事:有人荒唐地将“家人生病”归咎于“参与教会活动用脑所致”,以此阻挠背圣经、经文测试等合法活动;更有甚者直接闯入教会,当众辱骂教职人员,将神圣场所搅得乌烟瘴气。这些蛮不讲理、毫无底线的行为,不仅践踏了教会秩序,更公然挑战法律尊严。滋事者毫无敬畏之心、道德观念,却可以因有人为其说情开脱而无需担责,愈发有恃无恐。这些现象值得今天的教会思考:
一、纠正教会对待闹事者的错误观点
令人忧心的是,面对此类乱象,两种错误态度正助长歪风。一是部分所谓的“好人”以“对方无知、精神失常”“教会要包容和饶恕”为由,主张无原则妥协退让。这种“和稀泥”的做法,让装疯卖傻的滋事者尝到甜头,变相纵容他们将教会当作刷存在感的工具。二是部分同工信徒企图通过神会惩罚的“恐吓”或寄望于“神的惩罚”,坐等超自然力量介入,忽视了法律本就是现实中赏善罚恶的有效手段。如果神的惩罚没有立刻临到,是不是代表他们的行为得到神的允许,可以继续闹事?这种“消极等待”的心态,实则背离了信仰中对秩序与责任的追求。
事实上,初期教会的使徒们说过神的仆人遭遇不公不义,要听凭主怒,同时也指出神已在社会中预备了法律与执法者(彼前2:14)。保罗就曾拒绝和解,上告凯撒。既然罚恶赏善本有现实路径,为什么弃法律这一公义武器于不顾,非要坐等神亲自动手?世间法律也是神彰显公义的途径。从教会性质看,教会拥有对违反纪律的信徒执行纪律的权柄,比如停圣餐,但受中国教会特殊性所限,这些纪律难以落实。在此背景下,更不应放弃法律的力量,以此维护教会权威和权益。
二、《圣经》强调律法、秩序与原则的重要性
《圣经》从旧约到新约,始终贯穿着对律法、秩序与原则的重视,也有以色列人执法的记录。如:旧约中“咒骂父母者当治死”的警示,核心并非倡导极端手段,而是强调神的选民需要守法,也要执法。现今的教会并没有完全成圣,如果失去规则约束,信徒也会突破道德底线,肆意漠视教会和他人权益。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滋事者往往奉行双重标准:自己闹事时摒弃爱与包容,却在受害人依法维权时,反倒要求对方讲爱、讲包容,甚至进行道德绑架和信仰绑架。也有一些不分是非黑白的教会同工和信徒慷他人之慨,劝受害人要学习饶恕,这是神给的功课。试问受害人学到了饶恕和宽容的功课,这些施害者、闹事者,他们能学到什么功课?难道是屡试不爽地运用诡诈邪恶的手段伤害他人不需要承担责任吗?还是能认识到自己错谬、恶劣的行为伤害教会,伤害人,向神认罪悔改并向受害者道歉呢? 如果犯错或犯罪没有代价,谁认识到错误或罪的严重性?谁能从轻描淡写,事不关己的事上学到正面功课?
教会中信徒的信仰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一味讲爱,讲包容,无视规则,反而更应践行规则:讲爱,也要讲原则;谈包容,要守底线。若一味放任滋事者践踏秩序,纵容“欺善怕恶”之徒刁难教职人员,却对比自己强或执法的人心存畏惧,教会的神圣性只会在一次次妥协中逐渐消解,最终让教职人员灰心,也让真正心怀敬畏的信徒寒心。
三、合法宗教活动和教职人员应当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正常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扰乱宗教活动秩序属于违法行为,必将依法承担责任。法律的刚性,正是遏制此类滋事行为最有力的武器。面对“欺善怕恶”的滋事者,教会一味退缩、一味沉默,如何保障合法宗教场所稳定和谐?如何保障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如何保障教职人员人身安全?面对无理取闹,“欺善怕恶”的闹事者,及时向执法部门求助,借助法律力量维护秩序,既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捍卫,也是对信仰中“遵守律法”的践行。如果无论什么人以任何理由都能到教会闹事,阻止教会合法活动,指着教牧人员辱骂,践踏教牧人员尊严,那教会还有什么神圣性和权威性?那样的话,信徒只会越来越无视教会纪律,任意而行。
当然教会活动和教职人员当受法律保护,前提是遵纪守法。因此,教会的所有合法活动都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比如宗教信仰自由,教会活动采用“自愿参与”原则:若担心家人身体,完全可以自主选择不参与,这是法律赋予的个人自由;神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就赐下自由意志,也从不强迫人;如果将“家人生病”与“教会活动”强行捆绑,甚至恶意阻挠教会活动,本质上就是碰瓷行为。既违背基本逻辑,更是对法律的公然漠视。
法治社会的核心要义,是没有任何场所能成为“法外之地”,没有任何理由能成为违法的借口。教会必须有爱,但一份爱绝不是没有原则的爱;教会要有包容,但绝不能留给破坏规则的人。神所预备的法律与执法者,本就是维护现实公义的力量;《圣经》所强调的律法与秩序,也需要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唯有摒弃无原则的妥协与消极等待,以法律为依据、以规则立规矩,在爱与原则之间坚守平衡,才能让教会回归有序与神圣,让宗教活动在法治的阳光下稳步前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