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禾甘露》之六:黑门甘露

来源:福音时报
2010-11-27 02:46:56
分享与播放

看哪,兄弟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门山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篇》133:1-3

《诗篇》第133篇公开声明是“大卫上行之诗”,虽然存有争议,但若以诗论诗,这个短小精悍的篇什,却浓缩着无比丰富的内涵。历史显示以色列在中央王国成立前后,并非一个绝对统一的民族;十二个支派之间的关系,行动也非完全一致,若无共同的上帝的约束,他们是不容易凝聚在一起的。我们不必深究缘由,但看撒母耳所膏立的两位君王,就已经暗示着王国基础的脆弱。当时的扫罗定都于北方的示罗,大卫却在南方的希伯仑称王。其后由大卫统一南北,以色列王国于焉成立。大卫为了笼络人心,于是攻取位于希伯仑与示罗中途站、一个耶布斯人的要塞为新的国都,改名耶路撒冷,象征王国从此可以长治久安。对外则宣称和平,对内则呼吁团结,共尊上帝。这样来理解《诗篇》133篇的写作动机,以及被掳归国后,为群众拣选并编辑成“上行之诗”的理由,就不是偶然了。

作者特别强调的就是“弟兄和睦同居”,这个主题不单是以色列王国的重中之重,也为教会历史铸造美好的模式。而从作者的文学构思中,更巧妙地引用了不少“兄弟和睦同居”的典故,使人读后不但可以重温许多美善故事,更加可以生发出美善的情操。

首先,作者让我们回顾了亚伦与摩西这对兄弟的圣善而谦和之情。习惯上凡是祝福或施膏抹礼的,都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或尊贵对一般;但是,亚伦之受膏却反行其是,因为是摩西把“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所以,“那油”之所以贵重,就不单是质料上(出30:22-30)的贵重,也不仅是仪礼上(出29:7;利21:10,因为亚伦头上戴着刻有“归耶和华为圣”的圣冠冕)的贵重,更是兄弟彼此谦和相爱的贵重。这油流到胡须乃表示亚伦的尊贵还须接受来自“归耶和华为圣”的规范。

接着,那贵重的油又流到亚伦的衣襟,这再揭示了“弟兄和睦同居”的贵重和美善;因为这浇过“归耶和华为圣”的膏油已经流到亚伦圣衣上的胸牌,而这胸牌上却镶有刻着十二支派名字的十二块宝石。分为四行排列有序,(第一行是红宝石、红璧玺、红玉;第二行是绿宝石、蓝宝石、金刚石;第三行是紫玛瑙、白玛瑙、紫晶;第四行是水苍玉、红玛瑙、碧玉。参:出39:10-14)宝石是贵重的,将十二块宝石按颜色排列并镶嵌在金槽里,岂不更美善和谐,而弟兄和睦同居,其价值与光华,当也不比这些宝石逊色。

作者跟着又以“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设喻。黑门山矗立在巴珊群山之北,也是外黎巴嫩山的终结,堪称多峰多岭的山,最高处可达2813米。不单山顶终年积雪,从其山麓且有冽泉“帖尔阿卡地(Tell al-Qadi)”和“班尼亚斯(Banyasi)”分别进流而出,形成约旦河的源头和丰沛的水资源之外,从地理上看,黑门山也是叙利亚、腓尼基与以色列之间的缓冲地带(参:贝理丹尼著,吕荣辉译《圣经地理》第240页),以inci,黑门山不但是列国的屏障,也是和平的地标。这山西顿人称为“西连”(Sirion,申3:9),亚摩利人称为“示尼珥”(Senir,申3:9),但从“示尼珥”与“黑门顶”经常相对提及的习惯判断(代上5:23;歌4:8),两者有可能也是黑门群山中的一对兄弟峰,其总名却称为“西云”(Sion,申4:48),西云与“锡安”(Zion),发音上极之接近,这又可将两者附会为“兄弟之山”了。

黑门山在巴勒斯坦地区被视为圣山,自君士坦丁皇帝皈信基督之后,黑门与锡安都被同尊为神圣之地,而“锡安”原意为“干旱而阳光普照之地”;“黑门”则除了“高峰”一义之外,还包含有“热心致力”之意。这样,我们当不难理解诗人心目中“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的想象了。事实也是如此,到耶路撒冷作客的人,每天早晨都可看到四围的雾气和草木上的朝露,从而应验了远古诗人的心愿。

黑门的甘露之所以会自北向南飘行了约二百公里,不偏不倚的降在锡安山上,诗人强调这是出于“耶和华所命定的福”而非偶然或自然。谈到这一点,使人联想到很久以前发生在巴勒斯坦的一则感人故事。话说有兄弟两人,分居在一块田地两头,哥哥已经结婚,弟弟还没有。收割以后,在一个晚上,哥哥想到自己已经成家,劳动力多,弟弟一个人,生产有困难,让我把谷物送一点到弟弟那边去。正在这时候,弟弟也在想:我一个人需用有限,哥哥人口多,让我把粮食送些到他那边去。弟兄两人于是各自背起最好的收成向对方那里走去。由于月黑风高,兄弟恰巧撞个满怀,粮食撒了一地,两人于是相拥而哭。天上的神看到这种情景也受感动,因此就赐福这块田地。

据说这就是《圣经》上那个著名的“阿珥楠”(Araunah ,又译亚劳拿)禾场(参:撒下24:16-25;代上21:18-25;代下3:1),日后大卫犯罪遭受上帝惩罚,当灭民的天使来到这里的时候立刻被上帝叫停,因为上帝纪念对这方土地的赐福。大卫为此便在这里向上帝筑坛献祭。丁光训主教曾引用这个故事并总结说:“他们这样做,正表现出来:‘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133:1)。许多许多年之后,就在他们拥抱的地方建造了耶路撒冷,建立了圣殿。这就是教会在爱中建立自己。”(《丁光训文集》第338页《教会要在爱中建立自己》)

不单教会也要在爱中建立自己,家庭何曾不然,国家更要如此。而建立的基础就是“弟兄和睦同居”,要和睦不要纷争,要团结不要对抗,要统一不要分裂。这就是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然而,如何能做到真正和睦呢?那就只有一同到基督里寻求了。保罗说:“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弗2:14)

2004年9月28日是华人庆祝人月团圆的中秋节,据说那是数十年来月亮最圆最亮的一次中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尔加里总领事馆也在当晚举行建国五十五周年国庆招待会;笔者被邀请处身于幸福的氛围中,怀念海峡那边多年契阔的骨肉亲人,不免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同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之感,但又有一股热切的灵感涌上心头,于是想起《诗篇》第133篇并以此作为祝愿弟兄和睦同居的上行诗篇,献给上帝,也献给美善而统一的祖国。

2007年7月8日在广州市锡安堂证道讲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