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教会>正文>

山谷之回音 看云南怒江州巴尼人福音现状

在今天的云南怒江州泸水县有一自称“巴尼”的族人,他们是“勒墨”的族系,由三个氏族(三弟兄)构成。老大名“佬才”意为“虎氏”、老二名“盖耗”意为“鸡氏”、老三名“升才”意为“木氏”。在高山深谷中,他们已生活繁衍19代之多,现聚集居住洛本卓乡四个自然村寨中。

据了解,其中大部分巴尼人在户口簿里已填报“白族”或“傈僳族”。其原因之一巴尼语音中的“巴”翻出来有“白”之意(不是专用词,还泛指很多意思),故此划分民族类别时把他们定义为“白族”里的一个支系;其二,因长久以来深受环境和傈僳族文化的影响,巴尼人中有不少人改傈僳口音,报填傈僳民族,但仍然保留本族人服装、语音、生活习俗等。只是,2010年巴尼文字篡编时,很多人几乎不认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反而通用流行的傈僳语。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天国的福音状况如何呢?对此,福音时报特约通讯员专访了该族中的七哈子,他是当地第一名接受系统学习的神学生,现任长老兼教堂负责人。据他介绍,巴尼族人于1994年开始接受福音,是傈僳族中的三保三传道传进来的,但当时信的人很少。

阻碍福音传播,在当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巴尼人普遍认为离开他们的守护神就不会长寿(百余岁高龄老人在当地绝不罕见)。七长老说,这跟祖辈的遗传有很大关系,祖辈有“虎氏”、“鸡氏”、“木氏”,所以最崇拜就是“老虎”、“鸡”、“大树”,拜的也是这些以及所源深的诸多假神。而撒旦也在其中钻空子,如有些人说信耶稣就得病、不顺利、不如意,回拜假神就会好。因此,福音很难传播。

谈及侍奉的心得,七长老留下了泪水。他说,“我算什么?却能得到上帝的怜悯和恩待。回首侍奉道路,虽有愁苦和阻拦,却也满了神的恩待和保守。有时家人生病没钱去看、孩子上学没一件像样的衣服,很多时候会沮丧,但神从未撇弃不顾念我,反而一直默默保守、坚固着我,赐给我平安和喜乐,这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我走下去的理由。”

七长老感言,很多时候看到亲族虔诚的拜假神,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不知所以然,对上帝的福音一再排斥,成为自己心灵深处多年来最大的心结和负担。“但我相信上帝有他的时候,是不会撇弃巴尼人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提及侍奉中的困难,他说,“我们祖辈都生活在高山深谷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加上拜假神之风较深,且福音史很短,所以困难很多。”七长老列举到,巴尼人总人口7900人左右,而信主的不到300人,影响力极小;村寨之间来回需好几天,中间高山深谷没有公路,以致教会的探访和传福音有一定困难;同工极少,教会没有经费养不起传道人;没有《巴尼圣经》和《巴尼赞美诗》,可用来借助传道的渠道很少;文化水平落后,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一些事情,并进行过滤……

虽在自己的语言里找不出真福音,但独有的文化风情里却藏不住上帝所赐的奇特之妙。“愿对巴尼人产生好奇、负担和向往的人,成为我们的祝福。”七长老盼望更多的主内同工通道为巴尼人代祷,“愿神纪念你们的劳苦,愿上帝的福音传遍高山深谷的每一个角落。”

:欲寻为巴尼人福音发展提供帮助和代祷信息的弟兄姐妹,请与怒江州泸水县洛木卓白族俄嘎村委员会七哈子长老联系 18213841911或 15987305744。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