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江苏常州92岁王密泉牧师:为主独身一生 恩典够用

中国教会近年来信徒数量上突飞猛进,各样事工也不断拓展。但今日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中国教会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迅速发展的时期,伴随而来的是学校、医院的建立……今天教会中有一批满头银发的老传道人,正是在那时成长起来,他们身上凝聚了中国教会的历史。

出于这些原因,福音时报欲专注于教会目前老一辈传道人,借他们一生的经历经历回顾中国教会历史。带着这种期待,江苏常州地区一位92岁的王密泉老牧师进入采访视线中。王老牧师幼年时信仰深受赵世光、宋尚杰博士影响,青年时期在当时著名的教会大学——之江大学受教,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文革,并一生守独身,从1950年大学毕业至今,奉献传道。

常州地区教会认识王密泉牧师的信徒们都熟悉她的三句话:爱主不落空,侍主最上算,灵魂最宝贵。这三句话也是这位一生守独身老牧师的亲身经历及见证。

王密泉于1920年出生于浙江安吉。1950年在之江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奉献做传道人,“文革”之后,1985年起从宜兴转到常州开始牧会。2010年1月24日是王老牧师最后一次证道,分享结束后便中风至今,卧病在床3年。在常州一位牧师的帮助下,我得以在她家中,与她对话。

见到她时,她坐在家里一把老式椅子上,因为中风的原因,左半动弹不得。虽然已经卧病三年,精神、整洁仍然是王老牧师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也或许部分归功于身边24小时服侍她的两位姊妹。

最初的一点了解是,她于1985年从宜兴被“借”到常州,开始牧会。最初常在城区聚会点、农村聚会点之间来回跑,至少每周一次。是跑,不是走,没有其他交通工具。

在服侍她的两位姊妹照顾她时,我看到了她的脚,还以为民国时期裹过小脚,两位姊妹跟我说,没有裹过脚,是王老牧师走路太多,脚已经变形了。

口音问题、老人精力问题,多种因素,我无法直接与她对话。从身边照顾她的两位姊妹口中,从她早年自己整理过的一篇两万多字的见证《神是我孤儿的父亲》中,我才开始了解这位生于民国时期、成长于战争年代、服侍于文革前后中国教会的女牧师。

幼年因患难蒙神拣选 受宋尚杰等影响深刻

王密泉出生在一个半封建、讲迷信和信鬼神的家庭中。刚出生时家人找来算命先生排八字,被算出是克星,不宜养在家中。幸亏慈母保护,终于被留在家里。但成长的阶段开始看总是不行,在读初三之前便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失去同胞兄弟之痛。

也因为这些经历,王密泉幼年在教会环境中颇受熏陶,认识了上帝。小小的心灵中也种下了甘心奉献的种子。

小学毕业之后,她考入了杭州弘道女中,随着年龄的成长,藉着赵世光牧师、宋尚杰博士等传道人传播福音,王密泉对主的认识更近了一步,与神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上帝改变了这个家庭悲伤的气氛,这个经历了痛苦和患难的家也成了小礼拜堂。

王密泉读初三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杭州危机。王密泉在杭州读书,母亲忧劳成疾、医治无效而去。王密泉也因此受到不小打击,不仅因为家里的顶梁柱倒塌,还因为不信主的同族人的误解。但伏在妈妈的灵前默默流泪时,听到有个微小的声音安慰她说:“天堂必相会”这带给她希望,转忧为喜。

一些痛苦的经历逼出了王密泉的意志,一颗向上的心被激发起来:“我要为父母争口气,要衣锦还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开始立志要考高中,上大学。在见证中,她说:“上帝……在苦难的炉中拣选了我,我能进高中、上大学,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苦难逼出来的。”

受教于之江大学 知识、见识、信仰一并进深

齐鲁周刊曾登载一篇题为《那些消失的教会大学》的文章,讲述基督教在中国兴旺时期兴办的教会大学对中国的教育以及后来的大学所产生的良久影响。提及包括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等在内的曾经让人熟知的大学。

之江大学是这些在1952年全国院校大整理时一并消失的教会大学之一。这个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学府,起源于1845年美国北长老会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并于1914年改名为之江大学。

在之江大学消失之前,王密泉在这里就读,参加教会,参与团契,并在这里受到传教士的帮助,“爱世界的心渐渐转向神,和神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王密泉在自己的见证中回忆:上海盲人学校来人,要替盲人学校募捐。当时她只有金戒指一枚,神奇妙地感动她,给她力量甘心奉献,把一枚二钱左右金戒指献上了。教会学校费用大,她除了勉强够用之外并无余钱。“这是我第一次奉献贵重财物,满足了主的心。我以后道路虽然崎岖难行,却切实经历了神的同在同行,在各样的事情上,他看顾保守了我。”

听到神的声音 领受神的呼召

之江大学成为她生命的转折点,也是她走上服侍的道路的起点。毕业之际,有天傍晚,生病躺卧在床的王密泉清楚地听到一个声音说:“我儿,将你的心归我。”她干脆回答说:“主啊,我肯,请你教我怎样把我的心归你。”时隔不久,在一次打捞为挽救落水儿童而丧命的同学的尸体时,她又听到一个声音,向她说了三句话:
“文凭和死人有什么关系?”
她回答:“没有关系。”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偿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她回答:“没有益处。”
“救人不落空。”

从那时起,王密泉下定决心“走救人灵魂的道路”,愿意到教会机关工作,甚至“做个看门的也愿意。”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