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作家周村圆中国梦 寻访基督教在华传播史
中国网5月6日讯 据欧洲时报英国版报道,上世纪20年代,英国传教士Still(中文名“希荣德”)受聘带家人前往中国山东,没想到就此拉开了一段绵延近一个世纪的英中情缘。
今年4月18日,希荣德的女儿、已75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希茹兰(Audrey Salters)第四度走进她的出生地——山东淄博周村,终于找到了当年父亲的故友后代,圆了家人魂牵70多年的“中国梦”。
回忆当年 被迫离开中国时很伤心
4月18日,一位白发苍苍,穿着红色夹克和蓝色牛仔裤的英国老太太,走在山东淄博周村的街道上,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微笑。虽然她的家人如今更习惯称呼她的英文名字Audrey(奥黛丽),但当她回到中国,走进她的出生地,当地人依然热情地唤起她最初的名字——“希茹兰”。
希茹兰的父亲希荣德是英国传教士和医生,于上世纪20年代前往中国山东。1938年,希茹兰出生于济南齐鲁医院,她的两个姐妹也曾先后在这家医院降生。希荣德为她们三姐妹分别起了中文名:希茹美、希茹兰、希茹丽。
希茹兰在周村一直成长到4岁。在谈及对周村童年时期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时,她用中文多次提及了她家当时的佣人“王大嫂”,她说很想找到这位“王大嫂”的家人,但是很难,一直没有成功。在谈话间,她常常因回忆起小时候在周村那些美好的时光,而激动地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据山东当地媒体《济南时报》报道,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齐鲁大学全部被日军占领,所有英美籍外教均遭日军逮捕,后被集中关入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而在周村,希荣德一家当时也遭到侵华日军逮捕。但不知何故,他们并没有被就近关入潍县乐道院,而是被遣送上海,关入那里的“盟国侨民集中营”。
希茹兰回忆当时离开周村的情景说,她的一个玩伴送给她一只野兔,但是无法带走,这让她非常伤心。
在铁丝网围起来的原“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集中营地里,希荣德一家人过了3年苦不堪言的铁窗生涯。苦役、饥饿、瘟疫、殴打、恐惧,伴随他们度过了900多个日日夜夜。希荣德在夜晚偷偷地写日记,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希荣德一家走出了集中营。1946年,希茹兰回到英国。在此之前,她们姐妹三人从小就说中文,希茹兰说,刚回到英国时,反而让自己感到不适应。
在英国,希茹兰有了全新的英文名字——Audrey,生活在圣安德鲁斯,育有两个女儿。她早年担任教师工作,退休后一直从事写作和研究工作。
周村,素有“旱码头”之称,是鲁商发源地,自古商业发达。1904年,周村与山东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各地商人及海外传教士往来于此,1905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光被中学,1913年,创办复育医院。
上世纪20年代,希荣德就是受聘于英国基督教长老会而前往中国,先在山东青州医学堂任职,后到周村主持办医院,在周村复育医院任医师和院长等职,为当地百姓治病。希茹兰的母亲则先后在周村教会、周村光被学校任教。
郭济生表示,希荣德一家在中国的时候正逢抗日战争爆发,希荣德在中国的四五年间,为抗日战争做了大量工作,“她父亲的日记中记载了为中国抗日战士做了大量的抢救手术,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吧。”
在经历了关押的那段痛苦岁月后,1946年,当希荣德一家返回英国后,他把家人留在英国,又独身一人重返山东。希荣德先到周村主持恢复复育医院工作,后供职于济南齐鲁医院,任该院代理院长。1948年,济南被中国解放军攻克,希荣德被迫回国。
希茹兰回忆,父亲回到英国后,常常说起周村,她知道父亲心里放不下周村。
希荣德一直渴望有机会重返周村,探访复育医院和周村的朋友们,但始终未能如愿。1985年,他在圣安德鲁斯市因病去世。
父亲的这种感情一直传递给了希茹兰,为寄托她在周村的那段难忘的童年情怀,以及他们一家人与中国民众同生死共患难的烽火岁月,她撰写了一本名为《风雨家书》(Bound with Love)的回忆录,引起很多英国人的关注。
希茹兰行前曾说:“自我出生以来,周村就是我的家。我们一家对周村有很深很深的感情。”
据郭济生透露,希茹兰的姐姐也曾回到过周村,但因时间紧张,没有在当地找到过往的痕迹,而希茹兰的妹妹已经去世。
希茹兰如今已经75岁,但最近,她又进入爱丁堡大学进修历史。此次,她重回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论文课题“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搜集资料。
郭济生是周村当地的文化学者,主要研究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播,他也是此次希茹兰中国之行前,最早与她取得联系的人。
他说,前些年在整理周村基督教史的时候,听人说起过希荣德曾在周村从事过传教工作,经人介绍,他给希荣德的家人写信,最终与希茹兰取得了联系。
两人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了两年多,互相交换一些资料,主要探讨的还是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一些学术上的内容。
“她最感兴趣的是,她没见过中国有传教士的墓碑。前几年,我搞基督教史(研究)的时候,在山东邹平发现了3块,我告诉她之后她非常高兴,这也是她这一次来华的一个主要目的。”
希茹兰这次去中国,没忘带上当年拍摄的黑白老照片。回到英国后,这些年来,她曾3次回到周村,但因行程匆忙,并没有找到当年的故人。
让人意外的是,当郭济生88岁的老母亲看到这些照片时,辨认出照片上的人就是郭济生的祖母。原来,当年希荣德在周村时,郭济生的祖母是希荣德的学生和和助手,而郭济生祖母的父亲,则在希荣德任院长的复育医院中工作。两家人居然有这样的交集,让希茹兰和郭济生感到非常惊喜。
此外,通过郭济生的牵线,希茹兰还在周村找到了父亲当年的一些故友的后代。“她父亲在周村的时候挺要好的几个朋友现在都找不到了,我偶然给她找到一个,就是我的邻居,她很高兴,她当时很想到中国来见见这些人,因为毕竟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
希茹兰这次在丈夫的陪同下重访出身地,年过七旬的她,身体依然健朗。在走访周村旅游区时,恰逢当地秧歌队在表演,希茹兰也走入队伍,随着音乐摆动身体,一切都像记忆中的一样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