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华东神学院院长谢炳国牧师一行访问青岛江苏路教堂

近日,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华东神学院院长谢炳国牧师带领上海市政协代表团一行11人访问青岛江苏路教堂,期间,董美琴牧师介绍了江苏路教堂的历史沿革,教堂特色风貌和一些对外开放的管理经验等,并邀请众代表一同参观了复原后的教堂管风琴和“百年钟楼”。

据青岛基督教两会网站报道,918日,青岛市宗教局一处王瑞芝处长和市基督教两会主任董美琴牧师、会长高永亮牧师、秘书长赵开洁牧师等5位教会同工接待了谢牧师等人的来访。

江苏路基督教堂位于青岛市南区西部的江苏路15号(该路中段东侧)一个8米高的小丘上,坐北朝南,面向辽阔的黄海,南侧设有一个小型广场,东侧紧邻信号山公园。这座教堂同时又是沂水路龙山路等多条道路的对景建筑。它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青岛在德国占领时期最早建成的一片核心街区和一批最古老的街道:江苏路就是当年的俾斯麦(BismarckStraBe),沂水路就是当年的地利街 (Diederichs Weg)。这些街道和两侧的建筑都经过德国建筑师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保留不少当年的德国建筑。

据青岛基督教网站介绍,德国路德会,亦称柏林教会,1908年在青岛建了江苏路堂,建筑面积1297.51平方米,单钟楼高达36.47米,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五大钟楼中,如天主教堂是“钟楼”,火车站是“钟表楼”,则有大钟,不报时,江苏路基督教堂有大钟,并报时。

在招标过程中,建筑师罗克格因其提出的设计方案将建筑要求与地形条件成功地结合起来而被采纳。1909326日在柏林出版的《德国建筑业报》上,设计者撰写的《青岛,胶州的基督教堂》一文阐述了创作思路:“鉴于各种设施均设在建筑底层,教堂需要较宽大的基座,与此相应,其纵向空间延伸并不显得过分引人注目。这一设计十分吻合高地建筑的要求,塔楼的设计高度为27米,从而不至于导致与周围的山地产生高下悬殊的效果”。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为战败国,此堂由美国在青岛的信义会差会接管,系美国传教师管理,之后美国长老会也参与接管,因此凡在青岛的外国基督徒都可至此堂礼拜,“国际礼拜堂”由此得名。

1941年前此堂由德国人主领礼拜,用德语讲道。1942年至1945年中华圣公会借用该堂的接待室为圣公会礼拜之用。1947年至1949年此堂上午为德国人礼拜用,晚间为美国人礼拜用。解放后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

1980年经青岛市市委市政府批准,此堂归基督教会使用,青岛市基督教在1966年停止礼拜后,于1980112日恢复礼拜后在此堂正常聚会。

最初,由于青岛仅有一座基督教堂开放,这里仅简单的称为青岛基督教堂。此后,青岛又陆续开放了一批基督教堂(大致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但是信徒的人数则远远超过当年,仅在公开教堂聚会的就大约有六万左右,而且每年大约以2000人的速度在增加。这时,为了与青岛其他教堂相区别,该堂被定名为江苏路基督教堂。

原文:谢炳国牧师一行访问江苏路教堂报道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