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督徒老中医赴怒江贡山福贡等县行医治病 惠及几百人
云南怒江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属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北端的县份,气候恶劣,从九月份起,便开始下霜。近日,一位来自丽江的老中医,带着祖传秘方,和怒江行传福音团队的弟兄一起到了贡山县和福贡县,帮农村人信徒免费看病,惠及几百人。
这位老中医是怒江行传福音团队丽江市分队队长,将近50岁,1989年信主,之后参与传福音的工作,并一边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和传福音工作已近20年。今年,他在缅甸从事义诊活动时,认识了怒江行传福音团队的马太弟兄。这位医生常常深入云南丽江、迪庆、怒江和缅甸等地的农村为人治病。中缅地区难民很多,这位医生和马太弟兄还有其他弟兄姊妹会不定时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怒江行传福音团队成立于1983年11月,当时只有13人,现在已超过百人,一边传福音一边建立教会。
据介绍,这位老中医在福贡和贡山等县时,每晚要给几十个人看病,有时医到凌晨两点。那边农村人和信徒生活艰难,只有少部分教会和信徒能给一点奉献款,但他们仍坚持给人看病。
那里传道人生活艰难,平时需要耕地养活自己,然后一边做主的工。村里的人,在这个季节,只能在屋内生活取暖。
云南虽然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属于高原地带,怒江有高山峡谷,每年9月到来年4月特别寒冷。但当地人住的都是窝棚一 般的房屋,不仅透风,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可以用来御寒的棉被。
有些地方的人没有被子,只能多穿几件衣服,晚上和衣而睡。当地教会信徒有多有少,有的教会有几百信徒,有的有几十人,依靠传统的农作为生。
贡山丙中洛乡被称作怒江中的“桃花园”。丙中洛乡主要居住着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二十世纪初,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丙中洛几个民族中兼有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基督教共存。
怒江最有名的是福贡县,全县的基督徒比例将近70%,而在农村,信徒比例高达90%,几乎家家户户都信。走在山间,能听到圣歌弥漫在整个峡谷,多为傈僳语的赞美诗,也有汉语的。在怒族中,信徒比例为40%—50%,他们所读所学的为傈僳文圣经;不同地区的怒族人语言不同,统一起来十分困难,他们受到傈僳族人影响,读傈僳文圣经,唱傈僳语赞美诗。
福贡县将近360个村庄,每个村庄即使再小也有教堂,有的一个村就有好多个聚会点。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19世纪末,天主教和基督教相继传入云南怒江州。信徒主要有傈僳族和怒族人,也有兰坪的部分白族人。
据《云南怒江民族宗教》一文介绍,1913年,基督教新教开始传人怒江地区。当时,由英国传教士麦克西斯主持的缅甸八莫教会,派遣了一个名叫巴托的缅籍傈僳族青年传教士经腾冲到云南省怒江州泸水、福贡(原碧江)一带传教,拉开了基督教在怒江地区传播的序幕。1919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云南西南基督教传教区监督牧师傅能仁经缅甸八莫进入腾冲、泸水、福贡一带传教。1922年起,英国基督教内地会、缅甸八莫内地会、云南西南内地会牧师杨志英(英籍加拿大人)、杨思惠(英籍)等由上海经缅甸、保山到云南省怒江州泸水、福贡建立基督教内地会。1921年,美国“神灵会”牧师马导民由丽江至兰坪,再转到福贡传教,建立“神召会”。1934年,美国牧师莫尔士由维西进入贡山茨开一带活动,建立“中华教会”(滇藏基督教会)。1941年至1949年,杨志英任基督教内地会总负责人,其教区以保山为中心。此外,瑞士、德国的传教士也都来过怒江传教。
基督教传入云南省怒江州以后,传教士专门创造了一套变体的拉丁字母文字,并用其大量印制成《圣经》、《圣诗》和傈僳文课本广为传播,同时还利用办教会学校、医病送药等手段传播基督教。还制定了切合怒江实际的10条教规,如不抽烟、不喝酒、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结婚不要彩礼等等,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使福音广泛传播。到1949年,信徒发展到1万多人,教牧人员734人。
云南省怒江州的宗教界在1951年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1954年改为三自爱国委员会,开始了怒江基督教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