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苗族85后传道人谈百年前传教士伯格理:他不是救星 耶稣才是

如果机会许可,贵州石门坎地区的苗族人可能会在2015年有机会更多认识一下伯格理——这位百年前将信仰、文化与文明带给他们的英国传教士。

2015年,伯格理逝世100周年。

1915年9月,在石门坎地区工作生活了十年之后,伯格理感染了当时的“黑死病”伤寒而去世。仅仅十年,伯格理让世界见证了信仰与文化改变社会落后贫穷与愚昧的一个活生生的样本。时至今日,若能举办一次纯粹的信仰性的纪念活动,自然是很多基督徒所盼望的。

有人就带着这种期待。

出身于云南地区的苗族85后传道人潘弟兄,对苗族现今的教会情况可以侃侃而谈,对百余年前的传教士伯格理在当地的福音工作也颇有自己的解读。近日,潘弟兄跟福音时报同工分享了他眼中云南、苗族的福音工作,及作为苗族后裔的他对伯格理的认识。

1、云南教会鸟瞰: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他认为云南教会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云南是少数民族众多且集中的省份,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民族工作本来就棘手,更何况宗教又总是与民族有关。

基督超越民族与国家,但内部又划分了不同的派别。仅就本省来看,若有体制外的教会或没有在宗教部门登记备案的聚会点,很容易被当作邪教处理。

在绝大多数地方,教会的信徒们相当淳朴,信仰也比较简单,并不区分不同派别,甚至没有“三自”、“家庭”和“大教会”、“小教会”的概念区分。然而在城市中,这种概念已经在基督徒中萌生。

至于原因,在他看来,主要是因为有不少东北、中南或东南沿海一带的福音资源进入云南省内,比如不同背景的传道人、不同派别的信仰教导及教义,以及支持教会发展所需的物资等等。

这些资源,一方面是帮助原本贫困和福音贫瘠的地区;另一方面,却也为当地的福音整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分裂。

2、苗族教会来到转折点,年青人开始对信仰有所思考

苗族地区开始越来越开放,不再只是族人与族人交流交往了。苗族的教会也开始逐渐开放。但与上面的情况类似,现在的苗族教会有混乱的因素,比如外地传道人带进去的“宗派”、“三自”、“家庭”的概念。另外,一些出身于富裕地区的宣教士将一些小商品等物资带过去,就会有一些信徒跟随这位传道人。这造成了苗族教会开始分派、混乱。

苗族人,尤其是石门坎地区,族人们信仰基督教已有100多年。从1904年(传教士伯格理来到石门坎的时间——编者注)至今,基督教信仰在苗族人中一百年来,开始成为传统信仰。而现在,苗族的基督教信仰开始来到一个转折点。如果说伯格理时代的苗族族人们直接受惠于伯格理牧师、后一代从父辈一代直接继承了信仰的话,现今的苗族青少年们开始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思考。

潘弟兄认为,年轻人们的思考,对整个苗族教会来说,是信仰上的思考。苗族人的传统信仰是单纯地接受牧师、传道人传达的信息。而现在年轻人们开始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派别,这有助于年轻人们反思和学会自我分辨。

3 、忆百年前伯格理传教士:他不是“苗族的救星”,耶稣才是

2015年是伯格理牧师逝世100周年。作为苗族人的后裔,潘弟兄虽然不是直接却也多少受惠于这位百年前的传教士。

潘弟兄觉得,现在为研究或纪念伯格理而出版的著作材料很多,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传记类等,很多人称赞伯格理是“苗族人的救星”。但实际上,是上帝给了伯格理牧师使命和呼召。“我认为他不是救星,耶稣才是救星。”潘弟兄说。

“他为苗族带来了很大的突破。族人中几千年前来没有改变的祭拜鬼神、抢亲、纵酒的恶习,他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就改变了。”潘弟兄回忆,当伯格理让老一辈族人们放弃以吹芦笙祭拜鬼神的时候,许多老人哭着将祭鬼神的器具丢掉;苗族本有的抢亲这种不文明的婚姻,也已经改变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