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使徒遗训》中关于真假先知辨别的四个标准
初期教会即有真假先知之辨,在教会历史上,对于真假牧人的辩论从未止息,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十二使徒遗训》中对辨别真假先知提出了四个标准,对于今天教会辨别真假先知仍有借鉴意义。
《十二使徒遗训》是在1873年的时候由一位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的督主教于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圣墓弟兄会修道院书库里发现的,多数学者认为是第一世纪末的作品。作者和写作地点不详。其原来有一个长标题“主藉十二使徒给万邦的遗训”和一个短标题“众使徒的遗训”,希腊文简称为“Didache”(意为“训导”)。伯恩纽都主教1873年发现的是它的1056年抄本。
该遗训共有16卷,篇幅与新约《加拉太书》相当。其内容主要有基督徒的生活手册、慕道友的指导手册和早期教会的纪律手册。当时的基督徒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社会上得到了见证。就连无神论者爱德华吉本都说:“初期的基督徒要求自己过着极度圣洁严谨的生活。这种生活的见证,对于他们的邻舍真是既直接又具体。”
慕道友指导手册还透露,当时教会对于申请受洗加入教会的人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从《十二使徒遗训》,我们看到他们对慕道的人的教导,主要集中在生活的操练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去除旧恶;第二阶段是学习在社交生活及政治参与的活动上,完全顺服基督的教训;第三阶段则操练守望、警醒和祷告;第四个阶段操练站立稳固、抵挡试探。由此可见,他们对信徒的生活持守着十分严谨的态度。
《十二使徒遗训》中还提出了对辨别真假先知的四个标准:
1、必须信仰纯正、教导真理
具体的规定是,要接待所有按着上述一切(“上述一切”指遗训1-6章的生死之道)来教导你们的人。倘若有教师自己离开真道,教导引向灭亡的其他道理,你们不要听他。若这些教义能使人加增公义和对主的认识,就当接待他如何接待主。(遗训11:1-2)
2、必须专注为主做工
“凡有使徒来到你们那里,要接待他如同接待主;但他只可逗留一日,若有需要可多留一日;若他逗留三日,就是假先知。”(遗训11:4-5)
3、不可以基督之名谋取私利
“使徒离开时,除领取到下个住宿地方所需的饼食外,不可收取任何物品;若他要银钱,便是假先知。”(遗训11:6)
“凡先知在灵里吩咐摆设筵席(指给穷困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他自己必不吃它;不然他就是假先知.(遗训11:9)”
4、必须遵守主道、言行一致
“并非每个在灵里说话的都是先知,惟有跟主样式生活的才是;因此按他们的表现便可以分辨假先知和真先知”(遗训11:8)
“凡先知教导真理,而自己不按所教的实行,就是假先知。”(遗训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