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苗语专家:伯格理牧师为何能将福音传给云贵山区苗族人?

伯格理牧师才华出众、拥有基督的品格,并且到中国之后学会了讲汉语,也了解了中国文化。但这一切都只能证明他自身很有能力,毕竟他是一个外国人,要想让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多数不会讲汉话并且居于深山的苗族人来接受他和他所传讲的那位看不见的神,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纪念伯格理牧师逝世100周年之际,专注于苗语研究30余年的陶绍虎从文化和信仰生活的角度谈到了伯格理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从信仰上来看。昭通生活着很多大花苗人,传说是蚩尤近卫军的后代。大花苗人的前辈骁勇善战,但由于战败,不得不迁徙至人迹罕至的山区,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了最底层的人,没有土地和财产,受彝族人统治。有一天,他们偶然结识了党居仁牧师并得到了他的关心。后来,当四个大花苗人打了一头猪,结果被彝族人抢走时,他们找到了党牧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夺回了野猪。那时,苗族人很想学知识和理解基督教信仰,于是,党居仁牧师介绍他们去找身在昭通的伯格理牧师。

陶绍虎说,大花苗老人带着信去昭通会见伯格理牧师,伯牧师接待他们如兄弟,并给他们传讲福音,那时他们知道了要接受基督。随后,伯格理牧师也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石门坎,而苗族人也拿出积蓄,和伯格理牧师一起挖地基、运石灰,修建了石门坎教堂和学校。伯格理牧师将福音带给了这个崇拜偶像的民族,教堂刚建好,就有5000人受洗。

第二,尊重并学习苗族文化。伯格理牧师到中国后学了汉语,到昭通接触苗族人之后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会了苗语。随后,他又和苗族、汉族人一起,创制了苗文,并翻译新约《圣经》,还用这套文字记录了很多苗族故事。此外,伯格理牧师还学吹苗族乐器芦笙,与苗族人合影。陶认为,伯格理牧师这种尊重民族文化的做法很值得后人学习,无论我们要将福音传给哪个民族,都要去了解那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第三,教授新技能。伯格理是牧师,但在石门坎的时候,除了讲道,他也教数学,以增加苗族人的知识。

第四,去除不良习气。当伯格理和苗族人生活了5年之后,他看到了苗族人生活中的不良习气,于是找了苗族老人一起商量,最后改变了苗族人酗酒等不良习气,并将他们“走婚”“抢婚”的制度变成了“一夫一妻”盟约般的婚姻制度,还控制他们的结婚年龄,不允许出现早婚的现象。

第五,选择培养苗族领路人才。伯格理牧师很注重培养苗族领袖,不但在信仰上,还培养教育和医疗人才,让他们去贵州以外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些到外省接受了更高等教育的人,在学有所成之后仍旧回到石门坎,以帮助苗族人更好地生活。

总之,伯格理将现代文明带到了石门坎这个蛮荒之地,当时那里已经有足球场、电信局、中学、小学。他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办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建威宁县第一所中学;培养出苗族历史上第一位博士;在中国首倡和实践双语教学;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倡导民间体育运动;创建乌蒙山区第这个一个西医医院;建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创办中国西部最早的麻风病院……

另外,伯格理进到苗寨去的时候,他身着苗族服装、说苗语、住苗家,和苗家人同吃洋芋、包谷、荞麦饭,同宿臭虫跳蚤成群的麦草堆,他完全将自己的生活与苗族人融为一体,并且用基督的爱去爱他们。“他对我们苗族人的爱的程度就像是兄弟姊妹一般,”陶绍虎说。

伯格理的所作所为给当地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这位传教士实实在在的爱心,也体察到了基督之爱的深厚与真诚。

陶绍虎说:“伯格理牧师的爱超越了国界、民族、阶级和自然环境,只用了11年的时间,他就将石门坎变成了一个文化圣地,一个海外天国。”

伯格理牧师用实际行动来在苗族人中见证了福音,从而让这个民族的人相信他,并相信他所传讲的耶稣基督,可以说,他活出了福音的精神,因此,神通过他让苗族人看到了神的存在。

陶表示,从伯格理牧师身上,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带着基督的爱,努力去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从而融入并更新这个民族的。他希望苗族人能够继承伯格理精神,不断挖掘本民族文化,同时也学习外族文化,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丰富;同时,苗族人也要效法伯格理牧师,培养自己的领路人,为这个民族的发展积蓄更多中坚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