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其他>正文>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汉语基督教文献研究意义重大 其为基督教中国化经历的见证

124-6日,“传承与开启——大数据时代下的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大学举行。其中,该校历史系教授郭红谈到了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并称汉语基督教文献研究意义重大,其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经历的见证,也是构成基督教中国化的必要条件。

在以《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开发》为主题的演讲中,上海大学教授郭红介绍,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的一个数字化平台,由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数据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1949年前出版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进行处理,近期目标为书目数据库,远景为全文数据库。

数据库将提供世界各地所收藏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重点收集主要收藏机构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资料收集范围包括纯粹的神学著述,也包括基督徒或基督教机构的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等社会活动和事业的资料,基督徒和基督教机构的一些纯世俗主题的文字资料、中国社会人士的评论或者反对基督教的材料也收录在内。

数据库的核心为“书目数据库”:通过对相关图书、档案馆等机构书目信息的排查、整理而形成。在技术上,该平台的后台管理端采用“三审三校”的工作流程,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性。还采取唯一标识验证自动防止数据冗余,并对数据库的结构字段采取全动态管理,使得整个数据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更重要的是,该数据库为将来各种功能的扩充预留余地,使得整个平台成为一个能够“有机生长”的系统。在结构上,该平台以书目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图书书目数据及部分文献全文信息的基础上,还将制作延伸性的数字化子库。

该数据库将收集的资料按照年代或教派的不同,分为六大类,即1840年之前的天主教、晚清天主教以及晚清新教、民国天主教及民国新教、东正教等。该数据库建成后,资料收集将达到2-3万条,为研究宗教文献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资料查询及研究平台。

郭教授介绍,明清以前基督教在唐代和元代两度传入中国,但都影响有限,仅有很少但极珍贵的汉语基督教文献如《大秦景教流行碑》等流传下来。从明末开始,基督教各个教派先后进入中国,先是1582年耶稣会等天主教修会传教士东来,1715年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进入北京,1807年新教传教士到达广东。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扩张,基督宗教开始了与中国文化大规模的接触、碰撞与融合,并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的传教士、中国信徒及非信徒的中国知识分子,留下了大量的汉语文献。

汉语基督教文献涉及到汉语基督教神学、信仰、礼仪、宗教运动、政教关系及其广泛的世俗事业等多方面的议题,郭教授认为,这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经历的见证,也是构成基督教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对理解中西宗教在汉语处境中相遇时发生的哲学及宗教文化深层沟通的核心问题及其诠释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研究的学术水平,增强我国学术界在国际基督教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另外,汉语基督教文献是中国典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在儒释道三家传统之外的一个新鲜的内容。对散见于海内外图书档案馆和中国民间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搜集整理,将会扩大、丰富中国典籍和中国文化的内容,将会看到中国文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吸收或者改造性的吸收了基督教思想和文化,有助于发现中西两大文明有共同兴趣的源远流长的话题。同时,还会惠及基督教研究以外的宗教文化、历史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2012年底开始数据库的建设以来,已经历经了整三年的时间。郭红教授说,目前已经完成15174种文献的书目信息编辑与入库工作。其中,富有特色的包括:民国新教文献、基督教连续出版物、原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藏书及土山湾印书馆的明清以来的天主教资料、盛档中的基督教资料和海外文献。

在研讨会中,上海图书馆的徐锦华还介绍了“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编目实践”、李强则讲了《家谱与近代上海天主教——基于对“汉语基督教文献”数据库的使用与补充》。

此次研讨会集中讨论了大数据化时代下的历史研究新动态,与会学者就专业数据库建设、古籍数字化在文史研究领域的应用、传统史学的变革与转折等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香港科技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同志社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共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