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华东神学院与浙江神学院举行教研交流会

2016年1月16日,华东神学院与浙江神学院举行教师教研交流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华东神学院院长谢炳国牧师,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浙江神学院院长潘兴旺牧师分别在交流会上致辞与总结发言。两所神学院26位教师参加交流活动。

交流会由华东神学院常务副院长徐玉兰牧师主持,院长谢炳国牧师在致辞中欢迎浙神老师们的到来。谢牧师谈到,中国有22所神学院校,但彼此之间的交流却很少,东神与浙神的交流开了先河,也希望这交流能为中国神学教育的发展作些贡献。此次交流的主题是“基督教中国化”,这是当前政界、学界、教界都非常关切的热点问题。

交流会分两场进行,首先由两院老师围绕“基督教中国化”主题进行分享,浙神的杨联涛从“赵紫宸的神学教育理念谈基督教中国化”,东神的陈企瑞“从道成肉身讲基督教中国化”,东神耿卫忠谈了“基督教中国化的三个关键词:机遇、适应、创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基督教中国化的定义、目标、实践、机遇及方法进行了梳理。

第一场主题发言之后,紧接着便是课程教学交流。浙神郑从真老师以中国教育家孔子为例,分享了教学七要素: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郑老师谈到七要素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而一个好的教育者要懂得如何透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了解及课程的安排与调整来回馈、影响学生。东神苏志明老师结合系统神学分享了“基督教中国化神学导论”,这是东神向圣经科学生所开的一门新课程,苏老师运用系统神学方法,从基督教中国化概念的诠释、目标、神学语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此课程,并对整个课程作了浏览。

两院老师纷纷对主题发言及课程教学分享进行了积极回应,并发表了各自的感言。

浙神院长潘兴旺牧师在最后总结中说到,这次两院的交流提议很高远、意义很深远。通过交流,理清了基督教中国化的基本概念、目的性、方法论。理论性强,又具可操作性。相信东神和浙神的老师们通过此次交流对基督教中国化的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潘牧师最后用“四三二一”对基督教中国化作了概括:“四性”——主体性、历史性、神学性、时代性;“三个路径”——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性,文化上融合性;“二个实际”——中国的实际和中国教会的实际;“一个不变”——信仰不变。

谢炳国院长、潘兴旺院长、徐玉兰常务副院长及参与交流的两院老师们都感恩这次交流非常成功,双方老师有了相互的了解与学习,活跃了老师们的思维,拓展老师们的思想。在这次主题发言及老师间的互动中,一些词常被谈起,比如:公共神学、生态神学、社会关注、对比读经(圣经与中国文化经典对读)、生活灵修(在凡俗事务中活出信仰式的灵修)等,双方老师“脑洞大开”,深感作为一名神学教育者的神圣性,更意识到这份神圣性中所饱含的责任与使命!老师们都希望让这样的交流继续深入下去!

1月17日,时值主日,浙神老师在华东神学院礼堂与东神师生一起崇拜,潘兴旺牧师以使徒行传6章1至7节,与两院师生分享了“新时代的工人”。

东神与浙神的交流已经不止一次,每一次交流都在某个层面、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而此次交流是在前几次交流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思考的不只是两院的教学与管理问题,更是中国未来的神学教育问题。谢院长和潘院长在讲话中谈到,“基督教中国化”作为两院交流主题,并把此主题列入学院课程,与系统神学、圣经神学结合起来,把这么重要的主题放在两院的交流中,是开中国神学教育的先河之举,是可以写入中国神学教育历史上的交流!

原文:华东神学院与浙江神学院举行教研交流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