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基督教怀恩堂百年史
(一)始入邢台
近代基督教传人邢台的时间是1903年,当时由于义和团运动对外国教堂、传教士的打击,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出现了新趋向,主要表现为兴办学校,医院和文化慈善.事业,并以此扩大教会的影响。1903年,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在北京的传教差会派遣怀、回两位牧师(名字不详)到直隶顺德(今邢台)考察传教,基餐教始传入邢台。怀、回两位牧师在西阁外(今新西街教堂周围)先后购地130亩。之后北美长老会又陆续派遣(美籍)米道扬、詹森、冉崇真、柯疑翰等美箱收师来邢传教,分别主持各项教务活动,成立了直隶顺德长老支会,即“邢台长老会”,广宗、平乡、巨鹿、任县等分堂,1903年修建邢台礼拜堂(今怀恩堂,1907年建成),1906年建成福音医院(今军分区院内,由美籍韩国耘任院长),1911年开办宏道(中学)学堂(由柯疑翰、艾德兰分任男女学校校长,1918年美籍牧师甄乃思、甄开丝夫妇来邢,主持学校教务并兼布道事务),总计楼房10余栋,房舍200余间。1916年建立了德泽女医院,由陆三大夫(美籍)任院长。1920年基督教会在邢台南关东岳庙倡办贫儿院,曾收容贫困儿童500名。1933年在花市街原妇女学道院地址,创办教会外堂,每逢集市日期讲道。
(二)自立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兴起,主张中国教会实现独立自主,摆脱外国差会控制,成立自立教会。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1923年邢台长老会开始筹备自立事务,1924年选举了第一位中国牧师刘顺道,1927年完成了邢台堂会的自立,聘请刘顺道主持邢台堂会,其生活费由自立会供给。1927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并成立了顺德区会(后改为邢台区会),第一任区会会正由刘顺道充任。1930年聘请华人宋正义为中华基督教会邢台县堂会牧师,原邢台长老会所属的广宗、平乡、巨鹿、任县等分堂也先后开展了自立活动。1933年蓦本完成,一切会务概由各堂自理,但教会学校、医院、布道团等机构的开支仍由美国长老会的差会供给,由美国传教士掌握。
1932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是邢台基督教会最兴旺时期。1932年9月、当时颇有名气的伯特利环球布道团由上海北上先后到天津、北京、张家口进行奋兴布道。然后南下到保定、邢合等地召开奋兴布道大会。在邢台共开了七天在周边三十多个村庄布道。到1935年教徒增至600人。
1937年10月,日本军攻占邢台,基督教堂、福音医院、宏道学院成为难民避难所,先后避难十个月之久,人数最多时,妇女约300人,男人约200人左右,教会搭起露天大棚煮粥,每日两次施以救济。福音医院对贫苦者免费治疗。难民为表示对教会的感激之心,联名送教会一匾额,上书“德政”二字,悬挂在礼拜堂南客厅。
1942年4月6日美国长老会将其在邢台所有的教会财产移交给邢台中华基督教会。同年9月16日在侵华日军的威逼下,教会被迫签署了无所让渡誓约书,将教会全部动产与不动产无价让渡于伪邢台县公署。1945年邢台城解放。1946年12月反奸清算运动时,封闭了教堂,没收分配了教会财产。运动结束后,于1947年2月为照顾宗教信仰,退还了礼拜堂,教会开始恢复教务活动。
(三)50年代三自爱国运动
1950年冬邢台基督教会开展以“自治、自养、自传”为原则的革新运动。各堂会在三自爱国会的领导下进行各自的教务活动。
(四)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督教的正常宗教活动受到保护,恢复了市区新西街东口的教堂和乡村活动点七处。1984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邢台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曲桂芝。成立了第一届邢台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孟鹏飞牧师,副会长:邓德义。“两会”皆设委员9名。1988年5月,邢台市基督教信徒选出第二届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孟鹏飞牧师;主席:曲桂芝,副主席:刘爱文。第二届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张尚勤;副会长:邓德义,两会委员各13人。现全市基督教信徒近2000人,他们爱国爱教,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邢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在邢台市委、市政府、基督教“两会”的支持下,新西街基督教怀恩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经过八个月的建设,一座功能完整、外观漂亮的教堂顺利竣工,并于12月21日上午9时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更多消息请查看:邢台旅游天涯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