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流,记得上一次带非信徒去教会,还是去年圣诞节的时候,她说自己对基督教感兴趣,正好当时教会举办圣诞节音乐赞美会,便带她去了。去的路上我们谈生活,谈信仰,眼神里都可以看出她对教会的期待,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好奇的。当到了教会门前的时候,却明显感觉到她兴致的削减,大概是眼见的教会与期待当中的形象产生了落差。我们教会在一个小区大院中,路上灯光昏暗,进入院中漆黑一片,建筑也没有什么十字架之类的标志,看起来与普通楼房无异,教会中也装饰普通。她问我说,“这就是教会啊?”语气中听出更多的是失望。赞美会全程,她的心情都很低落,赞美于她而言索然无味,拿出手机,不断划拨着屏幕。回学校路上便没有再提日后是否再去教会的事情,对信仰,倒还是热情不减。
在大多非信徒眼中,有信仰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当熟悉的同学问我周末怎么过,我回答去教会作礼拜的时候;在我向身边的人谈论信仰,试图传福音的时候;在我对陌生同学介绍自己,称自己是基督徒的时候,他们会这样回答我,“嗯…我觉得你们这样有个信仰真好”,也不知是否是敷衍,还是真心这样想。但是,我接着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一起去教会的时候,很显然,答案是“不”。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学生时代的我们,精神世界其实是空虚的,我们想要有一种信仰来支撑起那个世界,可是也不愿意让“基督徒周日得去教会”这样的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的是自由,不是枷锁。
以前在知乎上浏览关于信仰的问题时,除却基督徒谈论自己的见证与感受外,有无神论者在客观地抨击基督教与佛教之类的鬼神论,也有这样的提问:“我想有个信仰,哪个教比较好?求推荐。”当然了,我是属于只看大家的回答却自个儿不回答的那种看官。答案有趣至极:当然是我们的共产党啦;道教吧,好歹是咱们自己的本土宗教呢,不要信外国人的宗教,况且基督教周日规定做礼拜弥撒什么的;唯有佛祖渡人苦难,信佛教吧;神爱世人,信基督教吧。(伊斯兰教被黑的很惨,除了继承民族信仰的人外无人接受) 所以说,有一部分人是渴望得到信仰的,而把基督教的选择抹掉的缘由之一,就是真讨厌去教会。为啥讨厌去教会?对基督徒来说这真是个谜。
第一,对基督教的认识不足,是约束并非自由
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主日崇拜。对于基督徒来说,周日去教会是去见神的面,是期待了一周的事情,是主动追寻神的行为。对于非基督徒来说,这只是一种规定,好像基督徒必须要去,不去就不是虔诚的基督徒一样,是被律法约束被迫发出的行为。
记得大一的时候,一位基督徒朋友向我的室友传福音,我的室友是佛教徒,是个很友好、不愿意拒绝别人的姑娘,在那位基督徒的百般说服下决定周日与我们一起去教会。之后,一到周六,那位基督徒朋友就来约她明日去教会,一次一次的,我的室友真的受不了了。她来找我说,“我是佛教徒,真的不想去教会,但又不好意思拒绝那位基督徒朋友的邀请,怎么办啊?”这也是我与她在一起生活许久,讨论各自信仰,却没有邀请她去教会的原因。
如果信仰不同,更要互相尊重对方的信仰与生活方式,不要以道德绑架的方式让人去教会,会给人强迫感。况且,现在的青年(包括我)十分强调自己存在的独立意义,有谁愿意被强迫呢?除了应尽的义务与所承担的责任外,没人可以逼他们做任何事,他们做与不做的选择权。如果那人看到你对神渴慕的心,你也用自己的好行为彰显出神的荣耀与作为,那人一定也会对神充满好奇,主动去教会揭开这神秘感。
第二,教会的感觉:陌生、严肃、无聊?
如果那个人没有听过福音,那么对教会的陌生感和不去教会的原因不必解释,所需要做的只是传福音了。对于大部分青年人来说,基督教这个词汇很熟悉,但对于基督教到底是什么却相对陌生。(和上一点略重复) 记得在我中学的时候,作为班里唯一的基督徒,异类一样的存在,会被排斥的;可是大学不一样,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环境,即使不了解也能接受,或许还会对宗教这样神秘的事物产生兴趣。身边就有一些同学问我,“教堂里面长啥样?你们基督徒在教堂都做什么呀?”
一些感兴趣却没有去过教堂(会)的人们,一提教堂,想到的就是各种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绚丽的彩色玻璃,挂着大大的十字架,华丽又酷炫。实际上,天主教教堂多为这样,基督教堂的风格还是很现代的。当他们见到后,心里会有落差,就像我开篇所讲故事中的姑娘一般,因为失望便再也不想去教会了。这…真不能让教会重新拆建,还是多了解现代教会的主要形式吧。
严肃无聊之感确实普遍,尤其是你满怀激动地去到教会却对牧师所讲一脸懵逼的时候。教会的证道主要面向基督徒,或许会存在非基督徒无法理解的情况,教会可以先通过分发简单的圣经故事书(《圣经》略晦涩难懂,直接阅读容易让非信徒失去兴趣)和播放福音电影(书要是懒得看,看个电影还是很可以的)对基督教内涵与教义进行基础了解。
第三,在教会没有感受到神的爱
来到教会的人群中,有单纯对宗教感兴趣的人,也有大部分心灵受到伤害,渴望得到医治的人。那些人往往也不知道哪里有教会,首先去到的还是著名的大教堂这样类型的,信徒多,难以面面俱到,关怀也很难落实到每个人。有可能已经在教堂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了,却感受不到身边弟兄姐妹的爱,内心仍旧得不到医治,失望沮丧地离开。
这个要求是给每一位信徒的,因为教会是由每一位信徒构成的。会友之间相互熟悉,但请不要呆在自己的会友小圈子里,以琳清泉给人医治,受伤的灵魂好不容易找到这块沙漠绿洲请不要让他失望离开,这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医治作用,是时候见证你的爱与真诚了。因为不确定谁是新来的,也看不穿内心的想法,只有对每个人都“爱人如己”。如果教会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保障,成立心理咨询室也是可以的。
第四,牧者水平差强人意
现在去教会的青年多为大学生和职场人士,知识水平可想而知。忌讳说话颠三倒四,没有逻辑;讨厌一句话翻来覆去,浪费时间;拒绝没有中心,偏离主题的废话。
一些牧者自身的神学知识储备够硬,或许只是不善于证道,一些牧者或许证道很有感染力,但内容空洞。信神亦要理性,不要总拿“理性的看法”为反例,主耶稣的牺牲彰显了神的爱,但做出牺牲的决定也是经过理性思考的。
第五,教会活动单调
了解教会与福音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听道;吸引青年来教会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传道。我有一位对基督教毫无兴趣的朋友,但是热爱音乐,便会听基督教歌曲,在教会有音乐赞美会的时候也表示愿意来参加。
开篇所说,大学生时代的我们精神世界其实是空虚的,如果没有信仰,便会找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尝试填补空缺,恰好世界上好玩的东西有很多,从小是基督徒的我也很容易被带偏。在与俗世的征战中,人的趋利性很容易堕落。如果教会可以多举办一些趣味活动,像学校社团一样按兴趣爱好建立一些团契,能够把人们的关注点从世界拉到教会,这是一切活动进行下去的第一步,也是传福音最为有趣轻松的法子。共同兴趣,也有助于本不了解的信徒间主内关系的建立,找到自己属灵的小伙伴,彼此照应。
一些原因都有相交点,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青年对基督教和福音认识不足。如果内心真正接受基督,那破旧的教会、无聊的活动、牧者简单的证道都不会成为问题。不见一人,只见基督。
(本文作者系一名90后在校大学生,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