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大学举办
11月26日,第二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国史高原学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组联合主办,围绕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的关系、汉语基督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议题进行研讨。
活动主办方认为,汉语基督教文献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基督教文献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中国基督宗教历史与思想的重要来源,也为今天推动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历史参考。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欣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对于中国宗教研究,传统的方式是五大宗教各自进行研究,现在的研究则变得细化和深入,宏观的宗教研究对于具体宗教研究变得十分重要。在研究上,一方面要国际化,另一方面要梳理出近百年来中国宗教研究走过的历程、回顾学术史,呈现出中国宗教研究成果,而汉语基督教文献数据库就是一种方式。
上海大学历史系陶飞亚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以“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为题,介绍了汉语基督教文献数据库缘起、发展现状、建设、新资料以及该数据库的建立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关系。陶教授表示,基督教中国化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基督教从西方语言向中国人的母语汉语的转换及其在汉语语言文化中的发展。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产生的汉语文献。“国际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督教文献与书目的整理与研究》支持下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为我们全面了解汉语基督教文献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可能,”他说。
在研讨会中,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浙江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台湾长荣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学校有关院系的学者围绕会议的主题进行了发言。
新疆师范大学蔡帆江以《文字创制与群体认同变迁——基督教的本土适应与景颇族基督徒的认同构建》为题,介绍了景颇族文字创制与传教工作、与文化记忆,经典翻译与办学兴教。她认为,对于没有文字书写的少数民族来说,在了解他们语言的基础上创制文字书写系统,打破因为语言壁垒而产生的信息交流不对称问题,是基督教在少数民族群体传播过程中掌握文化主动权、转移文化权力、进行深度文化参与、建构新的身份认同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南京大学历史系刘钦花介绍了基督教传教士梅益盛在中国穆斯林中的文字传教活动,在美国基督教穆民文字事业促进会的经费赞助下,文字布道工作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主要工作方式。来华新教传教士中,梅益盛著译了16本布道书籍、小册子和单页,被来华传教士视为中国穆斯林布道文献工作中的先驱。在文字传教工作原则上,梅益盛以中国穆斯林知识阶层为传教对象,提出和解的策略,代替辩教的、攻击的政策。
上海大学历史系舒健介绍了韩国新发现的汉语基督教文献状况,就目前的国内研究而言,学界对《燕行录》、《朝鲜王朝实录》这些常见的用汉子书写中涉及基督教内容的研究较为充分。目前发现的一批近代汉语基督教文献论著共约80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圣经、经义研究、辩教护教、教义教理、反教文献、教理讲道、教会史等诸多方面;从时间上划分,基本上以晚清时期居多,亦不乏民国时期的文献,包括天主教和大量基督新教的内容。
此外,关于基督教,乔洋敏以《做“真正的中国人和真正的基督徒”——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的蔡咏春档案探析》为题进行分享,中山大学姚达兑以《斯宾塞福音:论李提摩太译<大同学>的理想社会及其影响》为题进行分享,上海大学杨卫华介绍了民国基督徒对共产主义“宗教”身份的建构与认同,香港崇基神学院徐淑萍介绍了“《灵歌》的艺术手法及基督信仰内涵”,张宝宝则介绍了“民国初年传教士与四川成渝地区‘婢女’问题——以《华西教会新闻》为中心”。其他学者还围绕基督教经典《圣经》、传教士和历史上知名基督徒以及针对天主教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分享。
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在闭幕致辞中说,汉语基督教文献对于宗教中国化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的宗教本身,中国化、本土化和处境化等是宗教内源性的一种动力,这对反思宗教中国化很有益。对于汉语基督教文献研究,需要再细化和深入,从纵向和横向来思考其社会影响。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上海大学于2013年召开了第一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获得了学界各位学者的大力支持,并于2016年出版了两卷本论文集(收入《宗教与历史》辑刊第6、7辑)。
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的一个数字化平台,由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数据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1949年前出版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进行处理,近期目标为书目数据库,远景为全文数据库。
数据库将提供世界各地所收藏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重点收集主要收藏机构的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资料收集范围包括纯粹的神学著述,也包括基督徒或基督教机构的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等社会活动和事业的资料,基督徒和基督教机构的一些纯世俗主题的文字资料、中国社会人士的评论或者反对基督教的材料也收录在内。
该数据库将收集的资料按照年代或教派的不同,分为六大类,即1840年之前的天主教、晚清天主教以及晚清新教、民国天主教及民国新教、东正教等。该数据库建成后,资料收集将达到2-3万条,为研究宗教文献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资料查询及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