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习型教会系列:自满是学习的大敌
一家单位、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学习,一间教会要兴旺也必须不断学习,而作为一名基督徒要不断成长同样需要学习!而学习要取得良好效果,还必须克服学习路上的大敌——自满。
《尚书·大禹谟》中说:“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益(舜的臣子)为帮助禹征讨苗人说,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就是说没有它达不到的);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受到益处,这是天的常道。
有一个关于一位有学问的人去向大师请教问题的故事,当大师回答这些问题时,他却不断答话表示自己的观点,并声称自己已然明白了这些问题。最后,大师不得不中止谈话,而开始给这个人倒茶。虽然杯中已倒满了茶,但大师并没停下来,直到这个人告诉大师“茶杯已满了”时,大师才停下来,并告诉这个人说:“如果你带的茶杯不是空的,你又怎么能品尝到我倒给你的茶,即使能尝到也已非原来的味道了。”
自满像绊脚石,会阻止你进取的步伐;自满像毒蛇,会吞噬你进取的信念;自满像鸦片,会麻醉了你求知的欲望。自满就意味着你将固步自封,会让你无所事事而沦为庸人。自满不但使没成才的人难以成长,而且能使登上成功峰巅的人跌入失败的深渊。鼎鼎大名的瓦特是在志得意满中消沉了下去,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在功成名就中无所了作为。是的,瓦特、牛顿都是成功者,但他们又是失败者,他们因为“不知足”而成功,又因为自满而失败。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那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克服自满?
一、要知己不足:
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完全是主对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要求,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离完全的目标可以说永远在路上,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不足,藉着不断追求和深入学习而向完全不断迈进。
1、学然后知不足。
学问的海洋是没有边际的,对知识的学习也永远没有止境的。如明代文学家张岱在《小序》中所说:“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三字经》中有句话:“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怎么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不学习,又怎么可能懂得礼仪?
一个人越学习就越知道自己不足,越有知识就越能够谦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提升自己。
《论语》有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说,要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就不能满足于自己拥有的,要不断努力学习,吸收新的东西,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的这种虚怀若谷精神,同样也是为激励我们谦恭而进步,敬畏而博学。
新约中的保罗不但是教导的典范,更是学习的典范!他教导我们说:“各人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下)意思是要我们看见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可以学习的优点,从而知道我们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
2、教然后知困难。
《礼记》中有这样的论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使徒保罗在与以弗所教会话别时说:“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徒20:20)他为什么能这么有底气说话,他怎么能够说对人有益的话,怎么能确定他说的对人有益,怎么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都可以教导?如果没有深入持久地学习,怎么可能呢?没有学习、思考、默想、寻求,就不可能有这么智慧、深入的教导,就不可能写出让世代教会蒙恩的十三封新约书信,教导当时的教会和历代的教会走在纯正的信仰道路之上。
我们知道,在大马色路上悔改归信耶稣基督的保罗,曾在著名教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参徒22:3),是他门下的优秀学生,不但通过学习而精通了旧约律法,且在律法上的义说是无可指摘的。但保罗蒙神呼召悔改之后,他用三年时间在亚拉伯和大马色去重新学习、思考圣经真理(加1:17~18),且在教会事奉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灵性经历,他的学问之大使腓斯都错误地以为其学问太大反叫他癫狂了(参徒26:24),然而,当他为福音的缘故被囚监狱的时候,仍不忘记学习。例如,他写信给提摩太说:“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
使徒保罗为什么在监狱中还不间断地学习,因他不但能够看“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越牧养越知道自己的缺乏,越牧养越知道学习的重要。他要提摩太将“皮卷”带来,以便再细心研究,深知神福音的奥秘。因为他这么尽力考究圣经,所以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才能放胆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说:“神的旨意我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徒20:27)当他走完人生路程时,他可以肯定地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4:7~8)
一个常在教会圣台宣讲福音真理的牧者,要能做到“按时分粮”,满足信徒生命需求,没有一个不会面临牧养压力的增加、知识贫乏的挑战,从而会激起更多汲取圣经真理的愿望和神迹行动!
3、思然后知贫乏。
有的人读了一些书就以为知道了不少,其实,真正了解、明白所读之书的真谛的又有多少呢?当你深入去读的时候,再加上思考的时候,才会发觉自己所知太有限了,才会感觉知识贫乏的恐慌。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二、要渴慕寻求:
1、要谦卑:
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态度,缺少谦卑的人,是难能学到真正知识的。
被称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他不仅栖身于先贤的典籍之中,端坐于官方的庙堂之上。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崭新格局;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脉;整理典籍,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居功至伟。“万世师表”的孔子,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离不开他一颗永不自满、谦卑求教的心!正如他曾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孔子还教导自己的学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孔子看来,只知道自己不足是不够的,要放不下面子,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对不知却以为知的这种人不屑一顾,他曾认真而严肃地告诫学生仲由:“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这是叫人不要不懂装懂,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自满是学习的大敌,要真正学会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有一本书叫《寓言故事三百篇》,其中有一篇关于“万字难写”的故事。说的是一个老财主,请了个教书先生教自己儿子学写字。先生提笔在纸上画一横,说:“这是一。”然后画两横,说:“这是二。”又画三横,说:“这是三。”听到这里,财主的儿子跑到财主那里说:“我会写了,不必麻烦先生了,快让先生走吧!”于是,老财主就把教书先生辞退了。过了不久,财主要宴请一个姓万的朋友,便让儿子写请帖,可是过了好久也没见写好。财主便去催促儿子快写,儿子气恼地说:“天下那么多姓,为什么偏姓万呢?我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写了五百多画,还差得远呢!”
2、要渴慕:
若要拥有丰富知识和属天智慧,有一颗不自满的渴慕之心那是必然。
《约翰福音》上记载: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7~38)主耶稣自己就是那灵磐石(参林前10:4),祂涌流出的生命活水能满足我们深处的干渴。我们若没有“渴”的感觉,就不会到主这里来“喝”。所以,我们每次来到主面前,应当发现自己真正的需要,敞开自己的心门,好好地享受祂。但在学习圣经时,我们常有“来”的行动,却缺少“喝”的经历。主耶稣不是供我们来看、来听、来研究分析、来议论批判的,祂乃是供我们来“喝”、来享受的;只有将祂“喝”进去,才与我们有益。 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5:39~40)
祂又说:“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
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需要,才会去知识的海洋去学习,但学习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要让知识转化成为我们生命的需要!
4、要寻求:
所罗门的智慧真的叫人惊叹不已!如圣经记载:“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他讲论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天下列王听见所罗门的智慧,就都差人来听他的智慧话。”(王上4:29~34)如此举世无双的智慧,引来“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 神赐给他智慧的话。”(王上10:24)
所罗门之所以能被称为名副其实的智慧之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自满,谦卑向神祈求智慧。如圣经所记,在基遍,夜间梦中,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说:“······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明是非。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参王上3:4~9)神就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象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象你的。”(王上3:11~12)
求主赐给我们一颗不自满的心,让我们藉着不断地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灵性,增强建立教会、服事信徒的能力,成为时代需要的神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