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清明节:你的信仰被绑架了么?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是一位追求自由的人,他有一首诗被人们广泛传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想我们没有一个人情愿活在重压之下,不管是肉体的重压抑或是心灵的重压,我们都不喜欢。我们社会上常常出现一个词叫做“道德绑架”,就是我们以一个自定义的道德框架,去胁迫别人必须符合这个框架,而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看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是一个拒绝任何绑架的人,不管是情感的绑架,还是道德的绑架。宗教与信仰的一个区别在于,宗教使用一些规条在绑架信众,比如法利赛人所规定的那一切的虔诚的模板,符合这个模板的人就是虔诚,不符合这个模板的就是不虔诚。宗教比较简单粗暴,它与当下的处境结合度不高,而是在历世历代都有着相同的规条去遵守。真正的信仰不是绑架信徒,而是释放人,将人从各样的压迫中释放出来。信仰中的规条不是最重要的,或者我们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决定规条的取舍。比如耶稣在世的时间,法利赛人其实是制定了一套严苛的属灵标准,结果这些标准很多都被耶稣打破了,按照宗教(宗法)的要求,耶稣是一个犯了戒律的人,因此这也是他被处死的一个原因。
我特别希望我们不是把自己禁锢在宗教的仪文之下,因为耶稣已经为我们超越了律法,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了。基督徒是一群在恩典里面得到自由的人,这也符合耶稣来的目的,在路加福音中告诉我们耶稣来的目的是: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我想这个受压制的不单单是在罪里面的压制,还有在律法之下的压制。保罗当年在传道的时候,告诉加拉太教会,人的遗传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我们信靠神的拦阻,我们基督徒不是一个小学生,要天天被别人教导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保罗称这些都是世俗小学,的确这些规条对人有用,但只是为了照顾那些必须用规条的人,就像小学生一样有《小学生守则》,我们极少见到有大学生守则,这是因为大学生已经完全可以处理自我与世界中的矛盾。
网上说中国人阅读能力其实是比较差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我们就需要规条的限制了。可以说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枷锁是自己给自己带上的,中国人也是被伦理道德捆绑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在这里的意思绝对不是说某些伦理道德不好,而是说人的思维过于简单的时候,伦理道德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最低级的生活准则。其实中国基督徒也是一样,我们缺乏对于信仰的理解力,而是更喜欢别人直观的告诉我一件事该不该做,即个人在单纯的事件里面是一个附庸品,不是一个不可缺乏的思考者。很多信徒的一生其实都是纠结于我该做什么才不会犯戒,我想我有必要提一提保罗对于祭偶像之物的教导,这里面就有宗教的死板与信仰的灵活之间的不同。我们通常关心的是祭偶像之物能不能吃,而保罗说可吃也可不吃,这并不是为了信仰的缘故,而是为着人的缘故。为着信仰的缘故,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可以吃。但是为了不使在规条之下(即遵守小学生守则)的人跌倒,我有自由的权利选择不吃,并不是出于信仰的目的,乃是出于一种爱心。
那我们就来说一下,我们关于清明节的一些事情吧。首先我觉得我们的焦点不应该聚焦在过与不过上面,我们应该思考节日本身的目的是什么?清明节有一个故事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故事的起源来说,清明节的含义应该是提醒人不要忘本,杨柳可再发,人无常在时。人们借着这样一个故事描写了君臣父子社会的伦理道德,为人要清正廉明,知恩图报,就像重耳的知恩不是强烈要求介子推出山为官,而是做一个清明之人。因而我们看到,清明节的起源是为了提醒我们众人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个人。至于清明节为什么要祭司祖先呢?这个是由于重耳对于介子推的纪念引起的,以表示自己并未忘记介子推。因此清明节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借着这样的一个节日,来表达自己对于先人的缅怀和感激。正如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因此我们不能以迷信的眼光来看待清明节。
在民间,清明节是有很多迷信成分的,这个是因为佛道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是因为道教文化的感染。众所周知,清明节在道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清明烧纸,和道教“烧符纸”的仪式类同,道教在清明节所烧的是印有“往生咒”的纸钱,超度先人,这也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清明节是被道教文化所绑架的一个节日,先有清明节而后才有道教,包括道教的经典《道德经》也是这样,都是被民间信仰所绑架的。其实信仰与经典的关系应该是先有信仰后有经典,而道家是追认《道德经》为经典的,这一点就有绑架之嫌,正确的理解道德经也并非是按照道教的文化去理解的。正因为清明节不清明了,所以我们需要溯本求源来越过民间文化去直接看清明节的意义,以其最原始的本意来看,基督徒过清明节未尝不可。
那么我们来说一下,基督徒该如何看待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式的感恩节,我们对于先人的感恩是圣经上所教导的,圣经其实在很多地方也都提到了向祖先的纪念,比如以色列人修家谱,纪念自己的父辈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示一种感恩。中国基督徒当然也需要对自己的亲人有一颗感恩的心,包括那些已经去世的人,都可以进行缅怀的。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方式上的,比如去扫扫墓、添添土、除除草都是可以的,当然也可以去献上一束鲜花,做一个合适的祷告。
我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做一个自由的基督徒,良心上不受捆绑,为什么很多基督徒会问,要不要过清明节?这就是因为我们的良心不够安宁,处于挣扎的状态。主耶稣已经放开了我们身上的枷锁,我们不要从一个枷锁里面出来之后又进入另一个枷锁里面,刚从世俗小学出来,又进入诸如“不可吃、不可行”的宗教小学里面。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拥有自己的自由,这是可行也可以不行的,只是我们为了顾及不信者的良心和有些信徒的良心而采取的折中主义,切记这不是为了死去的人,而是为了活着的人。约翰一书3章21节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
(本文作者系基层教会的一名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