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约14:11】这段圣经清晰地告诉我们,父与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合一,彼此牵挂。同时也告诉我们父与子是一定要暂时的分离、放手。父在陶造着我们离与合并轨的最高境界,你是否能长大,长大后还能把父放在心里吗?
为人父母者会更多理解这种感受,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孩子与母亲相离不远,孩子埋头寻找、探索、自乐,陶醉在大自然中,不须担心母亲会离开他,且知道母亲就在身边,也一定会做他随时的帮助。
孩子玩着玩着越过小桥,突然发现母亲不见了,在恐慌、害怕中大哭起来。母亲立刻跑过去并伸手扶他起来说:
“宝贝怎么了”
“你到哪里去了,我看不见你……?”
过了几年,孩子长大了,进了幼儿园离家的时间多了些,但孩子仍然相信父母会来接他。
又过了几年,孩子出远门,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外的“难处”随之而来,父母仍然总是支持、帮助着他。
又过了十几年,见孩子的面更少了。但在房间里孩子喜爱的东西依然放着、看着……。
心中那苦涩、甘甜却记忆犹存……不知他现在还好吗?
当听到是孩子打来的电话时,父母的期盼、慈祥的心立刻复燃、崛起。那灰色的幻想也荡然无存。
假如不让孩子离开,独自行走,岂能知道他在成长。
孩子有了机会,才会努力向前,也不知道桥那头的天地,路是否平坦还是艰辛。才懂得如何选择、追求。
父母的爱始终融入在孩子身上,不离不弃,同喜同乐。那慈爱的双手不断的扶持着孩子的成长,哪怕满手皱痕,两鬓苍白也无怨无悔。
假如不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不让孩子自己去上学、自己去见习社会、成家立业、不让孩子一步一步离开父母,孩子会变成啥样,襁褓之辈就会成为社会的顽瘤。
即便如此,父母依然还是牵挂着儿孙们。《常回家看看》成了父辈的奢求和对子辈的呼求。
父母放手的爱,造就了孩子的不断成长、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家庭担当的人,才能更好地感恩父母与社会。
如此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 不正是主希望的吗?地上的世人都是如此,何况天上的父呢?主离我们遥远,且又真是的在我们身边。
主就是放手让彼得选择认主、还是不认主;是跟主、还是弃主打鱼,彼得及我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在主手中陶造着。
主若不放手,就不会三次将圣灵降下赐给门徒,就不会放手将传福音的重任交给门徒,及如今的我们,让我们逐步成长,成为主合用的器皿,让父的旨意“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得以实现。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就是主给我们离与合最大的功课,爱的见证。
(作者为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西门教会一名服侍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