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在盼望中蒙救赎——将临期的意义与礼仪传统

教会礼仪不仅是一套程序规范,更重要的是由行动、时间、空间等融合的蒙恩管道,帮助我们进入救恩事件中,去发现、经历上帝的恩典。拉辛格这样说:“礼仪便是重新发现在我们内在的童真,向一个伟大的未来开放。”[1]教会藉着礼仪让基督肢体预见那将要成就的真实生命,引导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更好的与主联合,拥有更丰盛的生命。

教会年历的开端“将临期”就把礼仪内含的“盼望”与“救恩”展露无遗。在最接近11月30日的主日开始,直到圣诞节前共四个星期的主日,就是将临期,它的词源是拉丁文Adventus,意为“来临”、“到来”,在教会年的开端,把我们的心聚焦于救恩事件的预言与成就,作为庆祝基督降生的“准备期”,以及迎接基督再临的“等待期”。

因此,在普世教会使用的三代经课表中,将临期首主日至12月16日的经文,着墨于基督再临的末世信息,提醒信徒为天国的降临,警慎自守、爱神爱人,妥当预备;而之后越靠近圣诞,所读的经文就重申追随那已降生的基督,把视角落在上帝如何实行他的救恩计划,把生命的盼望赐给世人。韦柏在谈到将临期的属灵意义时,提到以赛亚,人们日复一日机械的生活使属灵生命如同死寂、荒芜的死水,上帝使用以赛亚,透过他搅动以色列这池死水,带给以色列新生命的盼望。[2]将临期,正是要带给会众生命不断更新的盼望,至高的上帝愿意参与到人类的生命中,带领他们脱离软弱、罪缚,更新我们的生命,甚至在终末时得到完全、真实的生命。

这样,将临期四个主日便呈现出四个不同的重点:

第一主日是“警醒”,留心预备,因为我们不知道基督何时再来;

第二主日是“悔改”,除去罪,遵行上帝的道,是迎见基督的首要预备;

第三主日是“喜乐”,因为所存的盼望,我们满心喜乐迎接基督的再来;

第四主日是“以马内利”,效法马利亚顺服上帝的旨意,在生活中遵行主的圣言。

在此基础上,教会发展出在将临期摆设“将临花环”的做法,这并不是崇拜礼仪中的必需品,不过教会在实践中通过点燃将临花环蜡烛的礼仪行动,强化会众对将临期信息的印象。“将临花环”一般用常青树枝编织成圆形,象征日期圆满,常青树枝则代表着希望与永恒。传统上教会会在花环周边摆放四枝蜡烛,代表将临期四个主日不同的信息:[3]

第一主日的蜡烛是紫色的,表明从以色列列祖开始对弥赛亚来临的盼望;

第二主日也点上一根紫色的蜡烛,提醒会众坚定对弥赛亚赐与救恩的信心;

第三主日则点上一根粉红色的蜡烛,代表喜乐主日,因弥赛亚来临赐与救恩,充满喜乐的生活;

第四主日仍旧点上根紫色的蜡烛,被称为平安的烛火,以纪念基督降生带来平安的好消息。

那些有预备在平安夜举行崇拜的教会,还会在花环上预留第五根蜡烛,到平安夜崇拜时点燃,届时五根蜡烛全亮,象征基督降生带来真光普照世界。 

通过对将临期信息与习俗的分析,可见将临期在教会礼仪年中引导人步向基督的功能,它催化我们产生对基督的盼望和信靠,对罪的厌恶、对将来的信心等种种情感,以致在灵性与道德上进行妥当的预备,迎接基督的再来。通过预见那将要成就的真实生命,在当下努力与主联合,活出更丰盛的生命。

——————————————————

[1] 拉辛格,《礼仪的真谛》,10。

[2] 韦柏,《时间:历久常新-教会年历与灵命塑造》,38。

[3] 近些年有的出于简化和突出基督是真光的焦点,全部采用白蜡烛的作法,也是可以的。

(本文作者简介:全职牧者,致力于灵修、辅导领域的探索、实践,经常受邀担任营会、培训等讲师,具临床牧关教育(CPE)之专业资格。)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