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牧师葛培理家族的“淮安情”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2月21日上午7时46分,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福音布道家”、“影响了11任美国总统的牧师”,美国著名布道家比利·葛培理牧师在自己的家乡离世归主,在世99年。消息一出,极为震惊。我和淮安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张虔敬牧师立刻发唁电给葛培理布道会悼念葛培理牧师,并请葛培理牧师的后人节哀刚强。今将本人发表在《中国宗教》(2011年第11期)上名为“总统”牧师葛培理家庭的“淮安情”的文章推出,以此纪念“淮安女婿”葛培理牧师。
在美国提起葛培理牧师,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在中国,人们对他却知之甚少,对他和他家族的“淮安情”了解得就更少了。
一、“总统牧师”葛培理
葛培理牧师(Billy Graham)是美国极具影响力且备受尊敬的福音派教会领袖,被亲切地称为“美国牧师” 和“总统牧师”, 曾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18年11月7日,葛培理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他父亲一生务农,母亲是一位贤惠善良的基督徒。16岁那年葛培理加入教会,高中毕业后他进入田纳西州的鲍勃琼斯学院(今鲍勃琼斯大学),1937年又转入佛罗里达圣经学院(今佛罗里达三一学院)。1939年,被按立为牧师,随后又进入伊利诺伊州惠顿学院进修,攻读人类学,并在那里遇见了在中国淮安(时为淮阴的清江浦,下同)出生、长大的美籍传教士钟爱华(钟仁溥Nelson Bell1894-1973)的二女儿路得(Ruth Bell Graham,1920-2007),他们俩在毕业后不久的1943年8月13日结婚,婚后育有5名子女。
1950年,葛培理牧师成立了葛培理福音布道会(BGEA)。他在长达70年的布道生涯中,足迹遍布美国和世界许多城市。据统计,他曾到185个国家和地区布道,亲临会场听他讲道的人数超过2.1亿。通过电视、广播、电影和网络接触到他讲道的人更是数量巨大。他的布道超越了宗派、种族、文化和政治的障碍,充满了力量、信心、爱心和诚实,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也赢得了全世界基督徒的称赞。
葛培理牧师影响了许多位美国总统,他先后与自杜鲁门以来的12位美国总统保持着个人良好的关系,担任过多位总统的精神顾问。据说这些总统和他在一起讨论宗教信仰等精神领域的问题时,总是感到很安全,所以他们在即将卸任前都希望葛培理牧师能陪他们度过白宫最后一夜。卡特这样评价葛培理牧师:“葛培理塑造了数以千万人的属灵生命,我只是其中一位。”小布什也说:葛培理在他的灵魂里种下了一颗芥菜籽,它在第二年长了起来,葛培理把他领上了路,然后他开始行走,这是他生命改变的起点。
2008年11月7日葛培理牧师90周岁生日之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样报导:年过90的葛培理仍然是“美国牧师”(America's pastor')。
二、葛培理牧师的“淮安情”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外一些反华势力企图扼制、孤立中国的发展和教会的建设,散布我国“违反人权”和“宗教迫害”的不实之词。葛培理牧师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于1988、1994年带着家人对中国大陆进行访问,并在多种场合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
1988年4月,葛培理牧师访问了淮安,受到热情接待,他在答谢词中充满深情地说:“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妻子出生和生活了17年的淮安。我们结婚45年了,差不多没有一天不谈到淮安。我的岳父钟爱华先生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导师和顾问之一。你们还在怀念他,使我十分感动和荣幸。尤其荣幸的是把我妻子当作淮安姑娘,这对我们全家人及整个美国人都有很大意义。”1998年2月8日,在邀请时任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到家里做客时,葛培理牧师说:“我们关注着中国的每一个变化,我们希望她发展得越来越好。对那里的一切,我们是很有感情的,我们为中国的前途祷告,为中国人民祝福。如果今后再听到有人故意诋毁中国的话,我们将不会保持沉默,我们全家都会站出来说话。”
作为一位在美国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的宗教界人士,葛培理怎么会有如此浓厚的“淮安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这主要受到他两位亲人的影响,一位是他的岳父钟爱华医生,另一位则是他的妻子路得女士。
钟爱华是美籍基督教传教士、外科医生和编辑。1916年他偕妻子来到了淮安,任仁慈医院第三任院长。钟爱华医生擅长外科,同时还是一位黑热病防治专家。当时苏北地区流行黑热病,这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死亡率非常高。钟爱华带领医护人员医好了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大量黑热病患者,深受淮安及周边老百姓的信任和赞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钟爱华医生可以离开中国,但却选择留下。他曾说:“我们所能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相信神想要我们留在那(淮安),我们在那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真切的痛苦。”他尽所能地帮助淮安人民,当时日机常到淮安轰炸,他在医院屋顶面漆上USA字母,竖起红十字旗,日机见状便掠过医院。每当警报响起,医院就成为当地民众的避难所,保护了许多人的生命。淮安沦陷初,他凭借美国公民的特殊身分,拒绝侵华日军进院骚扰,保护病人安全。1939年,淮安城被日军占领,他与家人不理会美国政府的警告,自愿留下来服务淮安的病人,直到太平洋战争全面暴发,他才不得不离开。
回国后的钟爱华医生,成为葛培理牧师最可靠的支持者、同工和顾问,葛培理一生也尊敬他岳父为榜样、良师。上个世纪70年代,时为美国总统对华事务顾问的钟爱华,为中美两国关系从缓和到建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路得钟女士1920年6月10日出生于淮安仁慈医院。1937年秋天,17岁的路得从淮安回到美国,进入伊利诺斯州的惠顿学院学习,在那里遇到了葛培理。自从她成为葛培理的伴侣以后,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丈夫的布道事工,并甘心退居幕后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路得一生非常热爱中国、热爱生活了17年的“故土”淮安,她的“淮安情”不因年龄增长而减弱,回国后在多种场合说:“我热爱中国——我热爱这个国家,我热爱中国的风土人情,我最热爱的是中国人民——就象我的父母热爱中国一样。”她曾陪同丈夫四度访问中国香港和台湾,并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生活了17年的淮安。1972年,尼克松访华,随行的基辛格国务卿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请求,即钟爱华的子女想访问他们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江苏淮安。1980年,路得与姐弟妹4人在时隔40年之后踏上了淮安的故土,寻根访旧,每人从原仁慈医院旧居洋楼旁带回两块砖作为纪念。回国后她多次推动、敦促丈夫到中国访问。路得在1988年4月陪同丈夫葛培理牧师访问淮安故里时曾深情地说:“我是淮阴(今“淮安”)的女儿,我一直把淮阴当作自己的家。我本是先学会讲中国话,后学会讲英语的,今天我又回到老家了!”路得此后多次带子女回到淮安,将从父亲继承下来的“淮安情”在子女中传承。
三、葛培理牧师“淮安情”的传承
葛培理家族的“淮安情”,通过他的长子葛福临牧师而继续传承。葛福临牧师现为葛培理福音布道会会长、撒玛利亚救援会总裁,他参预了全球福音事工和灾后救援。
早在1988年,葛福临牧师曾随父母访问了淮安,此后多次重访。延续着外祖父与父母的“淮安情”,他对淮安、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教会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我自幼常听母亲和外祖父、外祖母讲述中国的故事,至今还对那些故事记忆犹新。因为母亲的家族及父亲葛培理与中国建立了长远、深厚的友情,中国人民在我心中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位置。对我来说回到中国,就好象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我们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我们也祈求神赐福给中国和中国人民。”2011年5月,葛福临牧师在北京朝阳堂和崇文门堂讲道时,同样用“回家”一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我真的很爱中国!每一次到中国都感觉像回家一样。”
葛福临牧师非常关注、支持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和神学思想建设事工,积极配合支持中国基督教在美国举办的圣经展,参预中国汶川、玉树灾后救援和西部医疗服务事业。2008年在中国访问期间,得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他随即通过基督教全国两会向灾区捐款30万美元(约200万人民币)和价值近100万美元(约700万人民币)的物资。
今天,葛培理家族对淮安、对中国的感情,正通过葛福临牧师和他的儿女延续着。正如葛福临牧师所说:“我的父亲总是觉得他的角色是一个桥梁的建立者,我感觉到我的角色也是一个桥梁的建立者。我希望去建立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桥梁与联系,我也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延续彼此的关系。”
(注:本文作者为淮安教会牧师,福音时报蒙允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