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好为人师、自以为义的现象

前段时间跟一位姐妹交流,她指出:“我遇到过那些总觉得自己很虔诚,自以为掌握真理,总爱教导人的基督徒,尽管我的观点跟他们不统一,但基本上求同存异,可是对方很爱拿你不认同的东西来教导你。”

这位姐妹遇到的问题,想必很多弟兄姐妹在教会生活中也时常经历。在当前不少教会、团契、微信群里总少不了那些喜欢好为人师的信徒。他们普遍自以为义,认为自己明白信仰的一切,是评判异端以及规范信徒行为的尺度。凡是在他们看来,神学观点与自己不同,或者在言行上不符合其标准的弟兄姐妹,他们都会摆出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居高临下地“规劝”甚至批判那些看不顺眼的信徒。

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版行业的繁荣,加上全民教育带来的社会总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很多基督徒都能够从各种渠道获得海量的神学知识。有的平信徒通过自学,所掌握的属灵知识甚至超过一些科班出身的牧者传道。知识大爆炸在给弟兄姐妹带来诸多学习便利,促进生命成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另一个负面影响。尽管不少信徒拥有丰富的神学知识,但由于内在生命的成长并未与知识的增加成正比,导致了他们陷入到自以为义的泥潭中。另一方面,神学理论的长进在一般情况下也需要有系统的神学训练以及一定的文化水平为基础,才能全能、深入地了解各种神学思潮,拥有协调各种思想的能力,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在博大精深的神学海洋里游刃有余。但现实问题是,由于很多人因着自身的局限,在神学上大多是一知半解,或者仅仅了解某一宗派的思想(很多是极端宗派)。正是这种狭隘、极端的见识,加上人性的骄傲,造成教会内好为人师群体的出现。

这些人往往将自己的神学立场视为绝对真理,凡是跟他们不同的,即使仅仅是非原则的思想,也会被他们视为异端。而且他们对待教会内的“异端”,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心态,认为我规劝你放弃“错误”,乃是出于爱,是为了拯救你免于灭亡。因此你们还不能反驳我,而要以感恩的心接受我的“劝勉”。此外,他们还喜欢通过批判名牧的“异端”言论,来突出自己的完全正确。就像这段就有不少华人基督徒参与了对葛培理牧师的批斗。只是他们仅仅断章取义葛培理的某些“普救论”言论,而没有从整体去观察葛牧师说话的上下文以及说话的环境(仔细分析上下文,葛培理的话不算是普救论,他只是针对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说的),就给人定异端,未免太武断了。

除了神学上的狭隘认识,极端的律法主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有些弟兄姐妹虔诚爱主,努力过圣洁的生活,遵行严苛的道德规范。但是不少行为规范却成为了捆绑人的律法,是人为的添加(比如:不能看书,不看电视剧,不过某些节日,恋爱时必须有第三个人在场,圣诞节必须理发、受难周不能笑等等),而忽略了“因信称义”的核心教义。如果个人愿意为主过严苛的生活,那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们却将此作为规范人的枷锁,如果他人不按照他们的标准做,也会遭到其恶意训斥。但我们的信仰乃是“本乎恩,因着信”,而不是靠律法称义,如此则难免掉入法利赛人的错谬当中。

好为人师的问题造成了教会内严重的矛盾,不少弟兄姐妹难以忍受整天有人对他的行为指手画脚,感到内心很压抑,有的离开了教会,甚至有人因此得了郁抑症。另一方面,有些好为人师的信徒,在规范他人时可谓义正辞严,俨然就是神学大师与道德楷模,但自己在生活上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就像有位青契的同工,看到男女恋爱时牵手,就非常恼怒,严厉斥责他们的“奸淫罪”。可讽刺的是,她后来谈了一位弟兄,没几天就跟他同居了,结果是她的行为让弟兄姐妹大为惊讶,不再相信她的教导了。而有的信徒则认为,既然这么“属灵”的人都这样,那我风流点又如何?可见她的行为让人跌倒了。

基督徒在教会生活中,务必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不可有好为人师的言行。因为大家都是罪人,不完全的。对于神学的理解不可能无懈可击,都会存在一些极端甚至偏差,因此对待非原则的教义问题时,做到求同存异就好。而在道德行为上,最好多规范自己而非他人,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不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做了违背信仰的事,我们也要包容些。

正如耶稣所说:“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太23:10-12)但愿主这段宝贵的话语,能够给我们以劝勉,让我们能够摒弃好为人师的骄傲,谦卑地服务广大弟兄姐妹。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