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提起还是选择遗忘?——参加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礼拜有感
不知道是遗忘了还是不愿提起,笔者在四川参加某地的5.12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时,看到了不同于很多文章里所流露出来的悲怆之情,现场的人,有的显得无所谓、有的提前离场、有的和旁边的人窃窃私语……
十年前的自己正在读高中,灾难来临的消息是从班主任那里得知的,他告诉我们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还说了震级和震源深度。笔者不了解那些数字背后的破坏性,只知道有人丧生了、有人受伤了,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家。当时,全校师生都为地震灾区捐了款,还集体默哀,不谙世事的自己留下了眼泪。
十年后,笔者有了机会,去现场参加教会举办的纪念活动,提前一天就到达了目的地。第一天清早出了酒店的门,一路上微风徐徐、阳光温和,结果手机导航显示的还是老的教堂地址。眼看活动时间临近,便急忙打车来到了新的礼拜堂。
在圣殿大门口有一块签名墙,前去参加礼拜的人都一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作为纪念。上午8点半左右,教会的同工开始带领赞美,台下的座位上稀稀疏疏地坐着一些信徒。可能是圣殿的空间太大,显得参加活动的人很少。
9时,崇拜活动正式开始,前去参加的多是老年信徒和中年妇女,服侍团队里有年轻的同工。在主持人洪亮的介绍声中,众人开始了对于那场大地震的纪念。可能是不少人不太明白活动的性质,或者有其他的事情,他们有的在下面交头接耳,有的走来走去,有的手机铃声还在响。
等到主任牧师上台时,本来要介绍十周年来的事工情况,直接变成了很长的祷告。她回忆了爱心人士帮助当地教会重建的场景,回忆了地震后信徒们打着伞、坐在小板凳上聚会的时光,当时礼拜堂受损,天气阴晴不定,但在临时搭建的篷下面,聚集了上千人听道,信徒们非常渴慕。即便下着大雨,地上有水在流淌,但也没有人离开,在场的人十分认真,安静地坐着听道。
“7月,我们迎来了地震后的第一个狂风暴雨的主日礼拜,先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沉闷,厚实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当时头上只有一块遮阳网和一个大的塑料篷布,能避雨的地方实在太少,聚会的信徒就拼命往前跑靠,靠到牧师周围……”在该教会的一本纪念册上,笔者看到了这样的记录。
讲着讲着,那位牧师就由流泪变成了抽泣,重复说了几次“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并告诫信徒们不要忘记恩典,说着若不是神的拯救……看看台下,那天参加聚会的不到四百人。笔者无从评论,只从现场人数多少就认为很多人忘记了主的恩典。也许是那些经历过的人不想再回忆痛苦的时光了。只是看到现场的人,多数是沉默而认真的,有的却显得不太在意,在礼拜时和旁边的人说话,有的讲道还没开始就离开了会场。
只是听到那位牧师感慨,现在的教会很让人苦恼,经历灾难的时候,信徒们顶着烈日和暴雨都要坚持聚会。可是现在建立了宽敞的教堂,有了安稳的环境,信徒们参加聚会的热情就淡了,大多数信徒都是忙着自己的事,尤其是当自己的事和聚会的时间相冲突时,他们选择的都是先忙自己的事。
她还分享,地震后,很多人都涌进教堂要听道,似乎能得到平安,以为教会就此复兴了。谁知,现在信徒们变得冷淡了,她有些感慨。
纪念册上如此记录当时的情况:“教会在一天天地复兴,每周主日聚会的信徒在不断增加。环境虽艰苦而简陋,但并不能拦阻前来聚会的信徒。有弟兄姊妹看到我们聚会的板凳不够坐,就买来五百根塑料板凳,很快五百根坐满了,又有弟兄姊妹再添来五百根,真是不怕板凳不够多,有人就有板凳。爱在这里,希望在这里,这里就是神的家园,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
是不是因为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人的内心充满了恐惧、绝望,需要寻找慰藉呢?可是当一切恢复平静,似乎就不再需要那位神了?但这毕竟是他们和神之间的关系,笔者不敢妄加评论。
可是,在特殊的时间去纪念神的恩典,作为信徒,不是本分吗?而且,聚会时应是带着敬畏之心,而不是随意说话,更不是在讲道前就离开。怎可以如此随意?
看到那些,笔者心情有些复杂,读到的文章里是充满了悲伤和感动,而现实的活动里,却……
不知道一些人是不愿提起,还是选择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