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银屏上基督教元素越来越多 你怎么看?
随着《我不是药神》电影的上映,加上俄罗斯世界杯上不少基督徒球员当众的祈祷。关于大众银屏(幕)上基督教元素的话题再次成为很多基督徒的焦点。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当前不少大众银屏上,都能看到基督教元素的信息。比如:有些纪录片都会介绍与教会相关的历史(《人类,我们所有人的故事》、《潍县集中营》、《他与帝国同行》等);一些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栏目少不了教堂的身影(《正大综艺》、《城市一对一》等);有些基督徒或教会的荣美行为或重大事工,也会被新闻报道,像福建莆田教会就曾上过电视,每次基督宗教的全国会议,央视也都会报道等。
而在影视剧上,基督教元素更是繁多,很多青春偶像剧都有教堂结婚的镜头,有位牧者还客串过剧中牧师形象,为男女主人公祝福。充满争议的抗日神剧里,也常会出现正面的传教士、基督徒的形象,他们都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甚至有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教堂脱险》,讲述“红色牧师”董建吾救助毛氏三兄弟的故事。
此外,很多体育节目、科教栏目、音乐频道中,都会出现一些基督教元素。
对于银屏上的基督教元素,基督徒感到无比兴奋,加上某些公众号的蓄意炒作,不少人觉得基督教终于得到大众认可了,媒体开始传福音了。但有的牧者信徒认为,银屏上出现基督教的信息,是值得高兴的,但也没必要去炒作,认为这是一种福传举动。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银屏出现任何基督教信息,其主观动机都不是为了传福音。中国任何传媒都是世俗的媒体,肯定不会特意地宣传某种宗教。所涉及的宗教内容,只是出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纪录片的严谨性以及影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而已,它们一般只会做事实陈述,而非价值判断。我们在银屏上能看到基督宗教元素的信息是很正常的,毕竟基督信仰是全球第一信仰,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这是传媒无法回避的。就像参加世界杯的很多球员都是基督徒,转播中出现他们祈祷的场景,只是整场比赛的一部分而已,并不是刻意地宣传他们的信仰。
其次,银屏上的基督教信息,并不一定能传递福音,甚至存在很多误读。现在不少历史纪录片都较为真实地讲述传教士在华的活动。但这些片子主要着眼于传教士群体在科教文卫、移风易俗方面的贡献,对于他们的宣教事业则较少提及,观众是无法借此直接听到福音的。
以《潍县集中营》为例,虽然片子用了一集介绍利迪尔,也采访了德高望重的戴绍曾牧师,但内容都是回忆他们在集中营的故事,并没有传讲福音。而在很多影视剧中,对于基督信仰存在很多误读。
就像有位研究圣礼的弟兄看完《我不是药神》后指出,刘牧师的装束出现了新教与天主教的混合,并不符合教会的规范,制片人显然不懂基督宗教。而不少抗日神剧、青春偶像剧中,经常出现牧师与神父身份混淆,或者教堂礼仪上张冠李戴。最为典型当属绝大多数的影视剧中,作为卫理会信徒的蒋介石,总是祈祷后划十字,甚至礼拜圣母。银屏上传递对于基督宗教误读,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影响其对基督信仰的了解。
再次,银屏上的基督教信息并不一定是正面的,有的甚至是反基督的。必须承认,当前无论是纪录片、风光片或者影视剧中,基督宗教的形象总体来说是正面的,像特殊时代制作的动画片《渔童》那样的负面信息,已经非常少见了。但是由于媒体追求收视率、大众需求等原因,有些反基督色彩浓郁的热门影视剧也出现在了银屏上。最为典型当属《达芬奇密码》这部影片,就多次在电视上播放或者介绍过。而有些老信徒不明事理,看到电视上出现了耶稣,就叫大家赶紧收看,并要求请非信徒一起看电视上“传福音”。此举虽然可笑,但也反映了银屏上的基督教信息并不一定就是积极的,不要看到就盲目地兴奋,而要懂得分辨。就像喜欢炒作大众媒体传福音的公众号,从来不说二十年前,风靡一时的香港黑帮电影“古惑仔系列”中的牧师角色,其原因不言自明。
最后,观众就算通过银屏看到了基督教信息,也未必能够产生对福音的好感。大家看电视,基本是出于娱乐的目的,他们可能会被某些艺术形象所感染,但在多数情况下,只会将其视为艺术上的真实,而非现实中的存在。就像很多人看到抗日神剧中,大量的鬼子被消灭了,但也不会有太多人相信这是真实的抗战,最多只是一笑而过,发泄下情绪而已。同样的,他们看到影视剧中基督徒的好行为,最多也只会说某某是个好人而已,并不会和信仰联系起来,就像不少《我不是药神》影评中对于刘牧师看法。因为影视剧塑造的“好人”实在太多,并不是基督徒的专利。而当他们看到现实中某些基督徒缺乏见证时,则更容易接受现实中的形象,艺术上的好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对于抱着学习态度,观看纪录片的观众来说,他们也只会认为传教士是一群伟大的,有能力的人,但也未必就会和现实中的基督徒联系在一起。就像一位朋友说的,“你们基督教当年可是精英辈出,如今则是神棍遍地”。因此到目前为止,他都不愿接受福音,对于当前教会也充满不少负面看法。
因此,就算银屏上的基督教形象再美好,基督徒再伟大,对于观众来说那也只是一时的感动,而非真正接受福音。他们是否接受福音,加入教会,很大程度上还是从现实中基督徒的表现去看。我们活出基督的见证,就是最好的福音,其果效远远大于银屏上的基督教元素。我们对于银屏的各种基督教信息,不必太过于兴奋,更不可将其视为重要的福传手段。福音传播说到底还是要靠圣灵的带领以及基督徒的荣美见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