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好书推荐:《燕京大学1919-1952》

    s26841712.jpg

司徒雷登是国人非常熟悉的传教士,其创立的燕京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教会大学的翘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

燕京大学的传奇见证是很多人包括不少弟兄姐妹想要了解的历史。而近代史学者陈远所著的《燕京大学1919-1952》一书,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本书从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燕京大学校长开始,详细记述她33年短暂历史中的辉煌业绩。本书取材丰富、分析精密、叙事流畅、论断公允,不但如实地保存了燕京大学33年间的辉煌业绩,而且更将它“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内在精神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从创立到消失的33年里,燕京大学在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极为显赫的声名,并一度与北大、清华比肩,被誉为“中国教会大学之首”“世界一流大学”。更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西安事变、国共内战、学生运动……近现代中国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和燕大有关。司徒雷登、傅泾波、张东荪等燕大人,也深深地介入了时代。此外,本书讲述了民国一代学人风采、教会学校在中国的曲折历程、燕大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战中的特殊作用、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共和国建立后知识分子的命运等侧面,通过燕大这个角度,展现出中西文明冲突中一个时代的命运。

以燕京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大学是中国教会史、中国近代史、教育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段非常值得了解的佳话。当初传教士为了传播福音,通过宣扬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消除国人对外来宗教的误解,促进教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事业也是教会历来重视的事工之一,早在中世纪时,教会就在欧洲建立了大学,为现代高等教育学校的滥觞。正是出于福音需求与教会传统,促使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教会大学在民国时期可谓独树一帜,在教育水平上拥有很高水平。以燕大为例,校园里曾经大师云集,史学家洪业、陈垣、陈寅恪、钱穆,文学史家郭绍虞,文学家周作人、冰心、吴宓,社会学家许仕廉、吴文藻、林耀华等各个领域内的执牛耳者都曾在此执教。燕大同样培养出了众多领域内的一流人才,史学界的齐思和、翁独健、侯仁之、王钟翰、周一良、王伊同等,文学界则有许地山、冰心、凌叔华等,社会学界则有费孝通等堪称泰斗的人物,政界、医学界等各行各业更是不胜枚举,两院院士当中,出身燕京的多达52人,可谓一时群英荟萃。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教会和传教士拥有广阔的事业,博大的胸怀,过人的见识,能够将很多精英集聚一堂,并得到教内外的认同,这是现今教会难以企及的。

因此了解燕京大学的历史,不但可以知晓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缩影,也能借此看到司徒雷登等传教士的美好见证,其中有些积极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