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平安夜歌》背后的故事吗?
每年圣诞节,全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响起《平安夜歌》平和、悠扬的美妙旋律,我们这个星球上数以万计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这首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圣诞颂歌。虽然圣诞颂歌不只《平安夜歌》一首,但它却是所有圣诞颂歌中最著名的,可以说是圣诞节的主题歌。
英国近代音乐史专家爱德华博士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近170年的时间证明,《平安夜歌》是一首给无数人带来温馨快乐,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歌曲,也是一首在全球仅次于《祝你生日快乐》的最流行的歌曲。”但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首著名的圣诞颂歌是一只老鼠逼出来的,也正是一只老鼠的恶作剧,使得当时名不经传的作曲家格吕伯和诗人莫尔最终声名远扬。
故事发生在1818年。
那时,还不时兴唱圣诞颂歌,教堂做子夜弥撒时,只有琴师弹奏一些与基督教相关的乐曲。当时,在奥地利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格吕伯的年轻人,他是这个村庄教堂的管风琴师。当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格吕伯一大早来到教堂练琴,以备当夜举行子夜弥撒。不料当他踩下踏板按下琴键时,管子中发出的不是他熟悉已久的悦耳的乐曲,而是低沉的“噗噗”声。
“见鬼!这该死的家伙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漏了气!”格吕伯嘟噜一声,站了起来。一想到今天晚上的子夜弥撒乐曲无法弹奏,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汗都冒了出来。正在这时,教堂的年轻神父莫尔走过来告诉他,昨天夜里,他听到琴下有响动,就过来查看,原来是一只耗子在管风琴里寻食……”
“原来是该死的耗子!”格吕伯喊了起来,“它怎么能这样胡闹,偏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指给琴送风的皮腔)咬上一口?”格吕伯搓着手,在圣坛上踱来踱去,显得无可奈何。
莫尔是个音乐家,又是这地区有名的诗人。当看到格吕伯急的抓耳挠腮的样子,心有不忍。就试着拿出自己写的一首诗对格吕伯说:“我们把这首诗谱上曲,以口唱代替风琴,或许可以应付今夜的子夜弥撒。”
格吕伯看过诗词后,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他俩立刻投入到歌曲的创作之中。太阳当顶的时候,曲谱已创作成功,格吕伯用吉他试弹了一遍,十分满意。下午,他们找来了十几个男女儿童,在莫尔神父的书房里开始排练,直到傍晚。
子夜弥撒终于开始了。格吕伯领着12名衣着整洁的孩子走上圣坛。信徒们窃窃私语:这是干什么?不是拿圣诞夜开玩笑吗?当看到莫尔神父也在孩子们中间,便很安静地等待下文。
格吕伯向大家颌首行礼后,便用吉他弹起了《平安夜歌》的序曲,接着,莫尔神父那浓厚的男低音和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一起在大厅中回响起来: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悠扬、肃穆而又充满温馨的歌声,在教堂内流动、荡漾着。人们沉迷、陶醉了。他们没有想到这首用口唱出来的歌声比管风琴弹出的乐曲更为动听,也更能清楚而准确地表达对主基督的敬爱之情。
之后,每逢圣诞节,奥地利以及欧洲的教堂在举行子夜弥撒仪式时,便开始训练诗班人员上台献唱这首歌,从此改变了过去子夜弥撒只弹曲不唱歌的千年遗俗,给圣诞节增添了新的、主题性的乐章。
这首情急之中拿出来临时应急的《平安夜歌》,就这样十分意外地得到认可,并很快从奥地利传遍欧美以及全世界的基督教会。现在这首歌在欧洲,不仅是教堂里的圣诞节主题歌,而且在民间的圣诞节狂欢活动中,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成为每年圣诞节经常播送、唱颂人数最多的一首名歌。现在已被译成90多种文字,普遍地受到新、旧两教人士的热烈欢迎。
1864年,在柏林的皇家教堂中,唱诗班献唱了这首圣诗。当时德皇腓得烈四世在座,他听后深受感动,并且下令今后在庆祝圣诞节的活动时,都要唱这首圣诞颂歌。此后,这首《平安夜歌》不知感动了多少基督徒以虔诚的心,来迎接救世主的诞生。
这首充满了平安和喜乐的诗歌,也在交战时的两军之间流传。1914年的圣诞节期间,英德两军要求停战,德军在战壕中,开始唱起了《平安夜歌》,而在另一端的英军,也加入了齐声唱和。
在同样的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的集中营里,德、奥、匈的战囚一同唱着《平安夜歌》。一位俄罗斯军官在歌声停歇后说:“今晚是我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忘了我们是敌人。”
在朝鲜战争期间的一个圣诞夜里,有位年轻的美国军官听见一群人的脚步声,以为是敌军而举枪准备射击时,一群韩国人从黑暗中带着微笑,用韩语唱起了《平安夜歌》。歌声结束时,他们也离开了而避免了一场误会。
词作者约瑟·莫尔(Joseph Mohr,1792-1848)是一位天主教的神父。1792年出生于今奥地利的萨尔斯伯格,年轻时在该地主教座堂参加唱经团(这座教堂就是德国音乐家莫扎特曾经工作过的教堂)。1815年晋升为司铎(神父),1817年到奥本多夫的圣尼古拉教堂作助理司铎。曲作者弗兰茨·格吕伯(Franz Gruber,1787-1863)是该堂琴师兼学校校长和音乐家,作此曲时年方31岁。该诗曲名《平安夜》。
这首诗歌从平静、安稳的氛围逐渐上升到荣光普照的壮美景象。速度不能快,歌唱的气息保持要求颇高。
歌词由刘廷芳1933年译为中文。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教会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