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对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的一些思考(上)

本文主要以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思想和经历为例,说明基督新教也源自早期的大公基督教会,新教是宗教改革之后大公基督教分出的一大支流,并简要介绍宗教改革时期的天主教改革以及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后的天主教改革。

在中国,大部分基督徒,确切的说是基督新教的基督徒,可能对天主教并不熟悉,跟天主教徒很少往来,当然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本来人口比例就比较低,笔者所认识的一些基督徒朋友对天主教的了解不多。

提到天主教,有些人会想到中世纪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一些极其负面的行为,如宗教法庭和赎罪券。也有许多人知道德兰(特瑞萨)修女194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的慈善机构和随后建立的仁爱修女会,主要为本地的孤儿、穷人和老人服务,救助麻风病患者和生命垂危者,并传播福音。 1979年德兰修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的爱心行为才广为人知。     

笔者最早接触到天主教是在几年前读了卢云神父的灵修书籍《心灵爱语》,很喜爱;去年在苏州还遇到一位天主教学者,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天主教徒,从她那里笔者对当今的天主教的教义有了一点了解;去年11月份笔者参观了杭州市区的唯一一座天主教堂并买了一本介绍天主教教理的书籍;次月去西安出差,顺路参观西安一座有300年历史的天主教圣方济各主教座堂,刚好遇到一位来教堂祷告的年轻的S弟兄,他热心地带我参观了教堂并且回答我的几个问题。回到杭州后,笔者还读了一些有关天主教的书籍,对天主教有了更多的一些认识,才知道今天的天主教与500年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

人们都知道,大公基督教(简称基督教)有三大分支:天主教,基督新教(简称新教)和东正教。由于在教义和文化上的诸多差别,在11世纪末,大公基督教会分裂成西部大公教会和东正教。在16世纪初期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新教从西部大公教会中分离出来。为了方便叙述,本文把分离出新教之后的西部大公教会称为天主教。新教之中又有许多支流。这种状态延续至今,形成基督教三大分支并存的局面。

新教的确是从宗教改革后开始出现的,但其源头同样可以追溯到使徒时代。所以新教和天主教是同源的,都来源于并且从属于大公基督教。无论你处于哪个教会,只要是正统教会,那都处于大公基督教会之中。本文希望能够促进新教的一些基督徒对天主教的了解。

1.宗教改革前后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16世纪的天主教改革简介

初期的基督教会一直处于一种地下状态,常常遭受罗马帝国的严重逼迫。罗马政府一直试图消灭基督教,但在高压之下基督徒人数仍然持续增长,罗马皇帝加勒利乌斯意识到已经不可能将基督教彻底铲除,于是在311年颁布《宽容法案》。312年皇帝君士坦丁归信基督,基督教从地下走向公开化。380年皇帝狄奥多西立基督教为国教。

约450年,罗马主教利奥成为第一任教宗,教宗制由此开始。同时,君士坦丁堡牧首成为东部教会领袖。所以,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各有一位教会领袖。(由于在教义和文化上的诸多差别,在11世纪,教会分裂成西部大公教会和东正教。)

随后的几百年,基督教文明扩展到整个欧洲。在那个时代,教宗与皇帝是最高权力的竞争者。12至13世纪,罗马教宗逐渐成为欧洲在属灵和属世两方面的最高权威。教会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导致教会走向腐败。14世纪开始,由于经济上的需要等原因,教会开始出售赎罪券。到14世纪末,教廷在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统治下达到腐败的顶点。教会改革势在必行。

约1380年,英格兰的威克里夫先于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教义,他带领一批学者将拉丁文圣经翻译成英文。威克里夫的理论影响了捷克的胡斯,胡斯领导的改教运动影响浩大,他被下到监狱并最终殉道。

1517年,马丁•路德率先在德国发起了宗教改革,追随路德的教会称为路德宗。约1519年,瑞士苏黎世的茨温利等人也开始了宗教改革,他们被称为再洗礼派。约1540年,加尔文等人在日内瓦开展宗教改革。以加尔文的思想为基础的教会称为加尔文宗,改革宗或归正宗。在1520-1540期间,英格兰也进行了教会改革,建立了一个国家教会,后来称为圣公会。以上就是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4个主要派别。

为了抵抗新教徒们的反叛,收复失地,教宗保罗三世开展了天主教的改革运动(又称反宗教改革)。这次改革复兴和新建了一些修道院。影响最大的是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于1534年在巴黎创立的耶稣会,其目标是使欧洲的新教徒重新皈依。该会于1540年得到教宗保罗三世批准,在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耶稣会的传教非常有成效,后来成为天主教最重要的传教修会。人们所熟悉的明朝末期来华的天主教宣教士利玛窦和汤若望就出自耶稣会。

1545年,保罗三世召开了特兰托公会议。受战争的影响,会议时断时续,前后历时18年。1551年复会,新教诸侯曾应邀参加,不久即退出,次年又告休会。1561年由教宗庇护四世重新召开,中心议题是反对宗教改革,进行天主教会内部改革。1562年,决定停止赎罪券的发行。1564年通过《特兰托会议信纲》,重申天主教基本教义和圣礼制度,对新教的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和对圣礼的不同主张等等一一作了驳斥。

这次天主教改革之后,天主教在法国、比利时、南欧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在天主教会内部结束了教义之争。天主教开始利用各个修会向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传播福音。

特兰托公会议之后天主教和新教之间发生了一些宗教战争,其中比较大的两次战争如下。

1562-1598,法国国内的天主教徒和加尔文派教徒(胡格诺派)交战,最终达成了妥协。胡格诺派获得了宗教自由,而占大多数的天主教仍然是官方宗教。

1618-1648,欧洲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爆发了具有政治色彩的宗教战争,史称30年战争。最终签订合约,允许天主教,加尔文宗和信义宗和平共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不能收复新教,新教也不能推翻罗马。在欧洲,新教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其余部分是天主教,这种状态大致上延续至今。

下面以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思想和经历为例说明新教的神学思想也是源自早期的大公基督教并有所革新,基督新教与早期大公基督教一脉相承。

2. 马丁·路德

年轻的时候,路德在父亲的支持下进入一所有名的大学学习法律,后来他到修道院中当修士,学习神学,放弃了法律的学习。在修道院中他完成了神学博士的学位。并在之后被教会派到威登堡做了一段时间圣经教导的工作。

路德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奉父命开始学法学。但1505年在经历了一些戏剧性的事件之后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加入了爱尔福特的奥古斯丁会修道院。1507年他被晋升为神父,同时继续钻研神学。一年后路德成为圣经教授,他还学会了古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并开始担任圣经教师。大约在1515年他突然悟出了“因信称义”的道理。据路德本人说,他是在维腾贝格的奥奥古斯丁会修道院的隐居塔上做出这个发现的。

教宗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马丁•路德发现赎罪券的使用完全不合圣经与理性。他在1517年万灵节前夕,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那天,宣布他反对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并非攻击教会本身。教宗命令路德收回自己的观点,但路德不肯,教宗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宗通谕。由于当时很多有地位的诸侯支持路德,路德没有马上被逮捕。他随后在瓦特堡隐居了一段时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越来越多,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皇帝查理五世一直试图促成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和解,所以1530年在奥格斯堡召开会议,新教徒在会议中陈述了他们的看法,他们编写了《奥格斯堡信纲》,这是新教教义第一次汇集的正式纲要,但双方仍然无法达成协议。日尔曼境内分成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阵营,造成了绵延不断的内战,一直到1555年,彼此在奥格斯堡签订了和约,有了一段暂时性的和平。这个合约使得路德宗在帝国境内的地位与天主教相同。

当时大公基督教会采纳的神学理论来自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1224-1274)是一位伟大的神学家,他的《神学大全》将当时主要的神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融汇在一起。阿奎那的大部分理论至今仍然被天主教所采纳。路德是神学博士,自然非常熟悉当时教会的神学理论。

路德的思想对教会传统理论有几个很大的批判,他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因信称义(这个观点在他之前威克里夫就已经提出了)。而当时教会的教义是人因着信心和功德称义。今天看来,其实这个差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因为新教认为,人因信称义之后应该遵行耶稣的教导,这样自然会有好的行为(功德),即功德是信心的一个结果。所以说人因着信心和功德称义也是对的。但这个观点在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人如果只是因着对上帝的信心而得救的话,教会的诸如告解等圣事就变得并非必要了。因信称义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建立关系,这样教会的重要性就大大下降了。所以当时的教会坚决反对因信称义。(事实上基督是借着教会来帮助和牧养信徒,所以基督徒不应当离开教会。)

路德的思想对传统观点的另外一个批判就是,他认为神职人员可以结婚(这是有圣经依据的),而当时教会的神职人员都是独身的。这造成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另一个大的区别:天主教里面的主教和神父通常是独身的,执事可以结婚;新教的神职人员都可以结婚。但是,由于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都是为了专心服侍的缘故自愿选择独身,所以也不能说天主教这个规定有什么不对或不好。

所以,路德的思想其实是对当时教会的教义的一个继承和批判。路德的神学思想中有很大一部分继承了当时教会的传统观点,如三位一体,耶稣的神人二性和原罪论。而路德的因信称义和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等新的观念使得一个新的神学流派和新教的一支---路德宗教会产生了。

大公基督教会以及神学思想的发展就像一条随着时间而流淌的蜿蜒缠绵的河流。从路德开始,这条河流分出一个小的支流---路德宗。大公基督教会随后又分出众多小的支流。人们把这些支流统称作新教。新教仍然属于大公基督教会。

路德的宗教改革又引出了新教和天主教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差别:天主教认为教义的来源是圣经和圣传,这里圣传主要包括大公会议的决定,而新教认为教义的来源唯有圣经。这应该是两者最大的差别。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