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侍主留馨香 洪赵传美名——追忆山西洪洞干河教会李士毅长老

在山西洪洞县,一提起主内老前辈李士毅长老,人们无不钦敬。在他所居住的干河村,周边相邻的三县洪洞、霍州 、汾西教会的弟兄姊妹更是十分敬仰。老人虽已逝去三十多年,但他聪慧处事、敬虔爱神、忠心侍奉的品格,却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的故事时有耳闻。老人一生传奇的经历,见证了持守不疑的信仰,用佳美言行,活出美好生命,犹如一盏点亮的明灯,光照一方。

李士毅(乳名福禄),字子刚。生于农历1898年农历十一月初三。原籍赵城县石滩村,后迁居洪洞县干河村(原属汾西县,1953年划归赵城县,现仍属洪洞)。1991年农历十月初三蒙召归天,在世93年。老人一生经历坎坷,爱主爱人,留下了佳美脚踪。

艰苦岁月  教书学医

他自幼家境贫寒,四岁前后,父母相继去世,作为无兄弟姐妹的独生子,无依无靠难以生存。幸得姥姥、舅父、姨母共同抚养,才渐渐长大。艰苦日月折磨使他体弱多病,七岁时入学读书,生性懦弱,常受欺辱,但不敢反抗,一面读书,一面下地劳动。

十七岁时成婚,十八岁时被舅父介绍到本家在绥远旧城(今呼和浩特)开设的私立同仁医院学徒。三年后回到家中,因当时看病经验不足,卖药没有本钱,生活艰辛。在艰苦环境中,他信靠了耶稣,立志一生为主而活。适逢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招公费生,便由汾西县保送入校。二十四岁被委派到效古村任小学教员。1924年在赵城与人合伙开一小型医院买药,除了治病救人外,还和同仁一起研制过戒鸦片的中药,帮助血许多大烟鬼戒掉了毒瘾,重新做人。

1938年日寇入侵,他一家逃难到了孔庄教会,当时沿汾河一带教会都停止聚会,赵城城内聚会也停止了,唯独孔庄一代照常进行,许多同道开始侍奉,李士毅也担任了执事。鉴于孩子们失学可惜,教会设立了小学、高小,聘请了品学兼优的人担任教员,众人推荐他当了校长。大家齐心协力,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拥有六个班、二三百名学生,声誉日高,名振一时。

他对学生格外关心,学生写字没本子,他亲自用木板刻成格子模板,再用麻纸印制作文本,并要求老师认真批改。他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十分注重身教,总是用言行如一行事为人,为学生做榜样,赢得了师生们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爱戴。

在战乱动荡中,物资十分匮乏,为节省开支,他腌了几缸咸菜,还给学生发手纸。学生得了眼病,他带人一个宿舍一个宿舍逐个给孩子们点眼药。不管大小事情事必躬亲。对于一个生病的孩子,为了增加营养,就把自家的羊奶让这个孩子喝。既是严师,又是慈父。以致后来许多学生提起他来,总是赞不绝口,没齿难忘。

他一面负责办好教学,一面在教会办学道班,每年都组织大型聚会,一度成为洪洞赵城一代教会的中心,经常接待名人来校讲经布道。后因日寇不时骚扰,无奈只好停办。

他又重操旧业,行医为生。1950年返回本村,不久经汾西县鉴定,经过考试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取得了行医证。1956年村里成立保健站,担任医生,1958年又调入堤村公社医院任主任医生。他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乐善好施,不为发财,只求谋生。出诊看病,急病人所急,经常随叫随到,有时饭刚吃一半,放下碗就走。对医术精益求精,他常说“当医生不能当万金油医生,必须有自己的专长。”结合临床经验,苦心钻研中西医理论,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广泛收集秘方。经常有人头上、嘴上生疮,他用自己配制的药膏涂抹,几次就痊愈了。还配置了混合药,专治小儿腹泻,只花五角钱就好了。在周边颇有名气,看儿科的络绎不绝。尽管他只收少量药费,但许多贫困农民也掏不起,他就免费治疗。很多人议论说:“这位老人,如果是见钱眼红的人早发大财了。”他只求医病救人,不求名求利,临终前他把治疗偏方传给小女儿德贞,让她继承父业,为民行医。他常说:“我的一生良心是我的方针,道德是我的准则,人活着必须以人品为第一。”

笃信真神,热心侍奉

老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是教会牧者。他所经历许多天灾人祸、风霜雨雪,如同一本斑驳的古树,历经沧桑,风采依旧。作为晚清民初,改朝换代,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土改、右倾、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等大事件的亲历者,但无论任何时候他都心存对上帝的无比敬畏,从内心深处对耶稣基督、十字架及圣经的绝对认同和顺服。信念不衰,志向不改。九十年的岁月,老人经历了血与火、情与仇、血与泪、希望与追求的洗礼,造就了一位神所喜悦的忠心仆人。

我没有目睹过老人风采,也无缘听他的教诲,只是在口口相传中,听到了他的故事,也在子女回忆的书籍读到他的轶事;他信主的经历,所经历的坎坷与挣扎,无从得知。听说他多次在危难之际,蒙神保全了他的性命。在孔庄教会,一次进城给学生购物回来路上,与阎锡山的二战区哨兵发生语言冲突,哨兵穷凶极恶,举枪要向他射击,神封住了枪栓,如同生锈一样,根本扣不动扳机,得以脱险;1953年,心脏病发作极其严重,间歇时间很长,心脏跳的也很弱,经过许多人同心合意的祷告,神垂听了祷告,再次搭救了他。数次绝处逢生,他满了感恩,甘愿献上自己背起十字架跟随主,如同使徒保罗“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竭心尽力做好神所托付的使命,传扬福音,拯救灵魂,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靠着上帝支取力量,使他一生充满喜乐平安,得享高寿,晚年幸福,生养众多,后代枝繁叶茂。

他一生喜好读书,以书为友,曾写道“有问翻书可备忘,温故知新腹中广,开卷有益语不假,与书为友胜闲谈”。在发黄的笔记本里多次抄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又清风”,(朱熹诗),表明勤学惜阴的心志;他摘抄的成语故事《破镜重圆,义杰可风》、《洞见症结(史记扁鹊列传)》;还有摘抄的周恩来总理的《我的修养要则》,足见他所追求的高洁风格。他还撰写了许多随感、随笔及诗文、自编对联,有的写在巴掌大的纸片上,有的写在枯黄破旧的草纸背面,字迹工整,遒劲有力,内容朴实,博大精深,力透纸背。撰写为人做事、礼貌待客、保心健身、父母对儿女的职责、莫忘父母之恩、社会上的三种人、醒世俗言、认识与胆量、勤于懒、德与才孰重、名气与行为等文章,以小见大,通俗易懂,给人启发。品读诗文,于淳朴的字里行间,足见老人的精明睿智,今天读来仍如同和智者对话,引发共鸣。一个经历命运多舛的老人,从容淡定,坦荡超然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在信仰上,他一辈子潜心研读圣经,不懈追求,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神学思想的思考,撰写了十几篇读经体会和讲道和诗歌,比如《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古今论神的有无》、《我的有神观》、《合二为一》《如今我们乃在恩典之下了》《新约中的律法》《身子是圣灵的殿》《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人论断》《走十字架的道路》《你们是世上的光》《律法与恩典---新约与旧约》《平安要诀》《求主改变我》《做个受夸奖的好仆人》《怎样走天路》《这样的人中,有你没有》《你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怎样才能做主的门徒》《你爱我吗》《固守真道,预防分裂》《得胜的生活与灵性》《教会分门别类的由来》《怎样认识那个教会好》等等。他文笔简练,深入浅出,以通俗幽默的笔调阐释圣经,至今读来仍使人大得益处。比如《实话》:

“人生在世如同住客店,时间长短不一般,有人住的短,有人住的长,迟早都要离开客店。(世界);离店早的少受苦与难,离世迟的多流汗,先回家也好,后回家也好,回家才能卸下重担;生死规律谁也躲不过,如醉如梦糊涂活,生下莫高兴,死去莫难过,客店不是长久窝;花花世界好的没法说,让人居住享福乐,可惜人心怀,坏人作恶多,良心道德全不说;活多活少自己有责任,安分守己要实行,休要作恶事,卫生要认真,保证体壮高寿命;生来死去规律已定好,无论何人难躲逃,只要想得通,靠主不伤心,天天生活求得胜;今生活着为主多做工,拯救灵魂最要紧,不怕困难多,尽到咱本分,何时见主也高兴。”

他一生爱做好事善事,时常路不空行,在河滩里走,看见水渠漏水,总要替人家堵好;见车壕里有石头,总要拣起扔掉;遇见小孩打架,也苦心劝解。他酷爱书法,写的一手好字,逢年过节,乡亲们红白喜事,都是他自编书写对联,尤其是春联,每年都要写到腊月三十晚上才能写完。许多婆媳不和,都要找他调解。村里有耶稣教、真耶稣教、天主教,由于他的善行,老百姓朴实地说“要信神,就信德贞他爸所信的神。”在八十年代,公社出版的一本书曾以《文明的使者》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见证基督,名扬桑梓

俗话说:男人一生三大不幸,幼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无子。他度尽心酸一生,前两不幸都临到了他。神带领他度过了重重难关。他难忘抚养他长大的舅舅姨姨,时常去家中问寒问暖,有了困难及时帮助。在两位老人年老病重时,他日夜守候床前,喂药喂饭,端屎端尿,直到寿终。姨姨的棺木还是他与表妹合买的,尽到了儿子的本分。言传身教给孩子们也做了效法的榜样。践行了圣经“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3)”的教训。他对长辈的孝敬,不是徒劳的。晚年生活幸福,儿女们经常给捎好吃的、花的,常回家看他,每年还要把他接到临汾、太原住一段,他瘦弱的身体能活到那93岁,实在是荣耀的见证。

他一生取了三个妻子,生了五个女儿,带给了无尽欢乐。从小严格教育孩子们,在信仰上用圣经真理教导。.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节衣缩食都送孩子们求学,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医生。为了弥补没有儿子的遗憾,他把五女婿林认为儿子,女婿后来也信了主,和女儿一同服侍牧养村里教会,而且还去邻村、邻县主领聚会讲道,全家都同心合意服侍神,成为名副其实的的基督化家庭。如今干河教会日益兴旺,神将得救的人天天加增,这都是源于老人当年的殷勤做工吧。

他一生勤奋好学,心灵手巧,爱动脑子。木匠、瓦匠未曾学过,但小凳子、小碗柜、小箱子、小药柜都是自己亲手打造,小巧玲珑,做工细致;做饭的炉子、鸡窝,也做得有模有样,让人无可挑剔;从未学过音乐,一些赞美诗却能听人唱唱,就能在风琴上弹出来,后来几个女儿都喜欢音乐,这也可能来自他的音乐细胞的遗传;他生性幽默,讲话声情并茂,常常令人哈哈大笑;他广交朋友,人缘极好,不论知识和人情世事,都能让人大得益处。

老人总结的长寿经验有这六条:1、信仰真神,不贪世俗,淡泊名利;2、子女孝顺,虽不富裕,但都很尽心;3、生活有规律。肠胃不好,日常生活很注意饮食数量及营养搭配,吃饭都是细嚼慢咽。从不暴饮暴食,很有节制,吃到合适为止。4、重视锻炼身体,从不睡懒觉,每天清晨都要到村外河滩、野地步行运动,从不间断。所以到老腿脚也行走利索。5、注意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服,很少感冒。6、每天练字、读圣经、写文章,常动脑筋,思路清晰。到九十高龄时,没带过老花镜,没按过假牙,没有普通老年人所患的痴呆症。

他生前为了倡导旧俗殡葬改革,编写了了许多对联。有一幅是专为自己过世给儿女们编写的:宁遵遗嘱被人笑,不违父命效世风。为实现遗愿,还专门写下遗嘱:

“我曾好几次给你们说过,我死后埋葬要安静简单行事,不要用鼓乐热闹效法世风,要带头树立新风尚,这是好事,是不必要的浪费,你们已经口头答应,切勿哄我。因为这样做不是丢人的事。听说南村有不少人家,埋人都不用鼓乐,这样做很好。还有一件事,就是别转街,哪条道近,就走哪条。不转有何害?转又何利?只能多费力费时间。如能做到这一点,更合我意,我在世时,你们当做的已经做得过了,尽了个人的力量了,例如吃啦、穿啦、零花钱啦,都及时供应丰裕,无微不至,样样使我满意享受了,你们的孝心已尽了,当毫无遗憾,更当为我安然离世而欢喜,因为这是属于神的定命。同时还应知道,凡信主之人,虽然死了,将来必要复活,后会有期,所以说信主的人死了,又叫睡了,就是此意。我一生活着,良心是我的方针,道德是我的准则,愿你们也走这条道路,照样终身切谕,我悔改的不算好,但神多次救我脱离性命的危险,是没齿难忘的。父手启。”

在弥留之际,老人在异象中看见天使天军鼓乐成对,口唱诗歌迎接他,他挥了挥手臂,告诉亲人他要见主去了,然后溘然长逝,没有丝毫痛苦,使亲人们大得安慰。子女们遵照遗嘱,丧事从简,没有通知很多人。但到了下葬那天,从临汾、洪洞、霍州、汾西等四面八方来了许多自发前来吊唁的人,加上本村群众,约有一千多人,除了亲戚,大多是普通群众和信徒,还有许多陌生的面孔,就是他曾经医治过的病人。追思会上,大家共同唱诗、读经、祈祷,霍州教会当时八十多岁的张牧师证道,临汾教会卫承恩长老致辞,小女儿德贞代表全家读悼文,外甥王家琪也代表孙子辈发言。这次追思会是一个传福音的好机会,很多不信的人都静静地听着,实在荣耀了主的圣名。正如圣经所记:“他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追随他们。”

岁月沧桑,时光荏苒,李士毅,这位神的忠心仆人完成地上的工作,安息主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名字已镌刻在耶稣基督的生命册上,他的嘉言懿行永远值得我们效法,激励我们奋力向前永不停歇,直到见主面的那一天。

(作者注:本文参阅李士毅长老子女所编著《佳美脚踪》一书)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临汾一教会同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