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显克微支与他的《你往何处去》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年,是波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后,在波兰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其代表作品有《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评价她是一位“辉煌壮丽的作家”。
说起波兰文学,国人不像法国、俄罗斯、英国文学那样熟悉,而且波兰的文学影响,也不如这些国家显著。不过在波兰文学历史上,却有一位文学大师显克微支,他的书不但享誉世界,更在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846年5月5日,显克微支出生在沙皇俄国铁蹄统治下的波兰的奥克热雅村。他的家庭在当地非常富裕,1858年 显克维支考入华沙初级中学学习,在该校学习四年。1862年考入华沙第二中学,学习二年。1864年转入华沙第四中学学习。并于1866年参加华沙大学入学考试,并被录取,入医学系学习。但出于对文学的兴趣,于1867年2月4日,转入文学系学习。
在此期间,显克微支结识了波兰诗人阿斯尼克,这对他的文学之路有很大影响,他也开始了文学生涯,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尽管因为反对沙俄对波兰的奴役,显克微支从华沙大学文学院退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创作生涯。他在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一生写了不少作品。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以及国人熟悉的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你往何处去》。
在祖国被外族压迫的时代里,显克微支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恰如其分地如实表现了波兰人民的英勇气概。他强调了波兰作为历史上对抗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的基督教世界的堡垒所起的巨大作用。这种高度的客观性最足以证明显克维支的思想和历史观的睿智。当然他也不是盲目的爱国者,对于波兰民族存在的种种缺陷,还是勇于批判,指出他们过度强调个人自由,而忽略了群体的责任。
而在小说的结构上,不少文学评论者认为:“以虚构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见长,善于将主人公都放在各种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戏剧性的冲突中,来表现他们的思想、个性和才能。”“史诗风格达到了艺术上绝对完美的地步。他那种有着强烈的总体效果和带有相对独立性插曲的史诗风格,还由于它那朴素而引人注目的隐喻而别具一格。”
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因着《你往何处去》这部小说,把奖项颁给了显克微支,这也让他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早在1879年,显克微支到罗马旅游时,面对罗马帝国以及基督教的遗迹。就对这些历史产生了浓郁兴趣。因而广泛收集塔西佗等罗马史学家的著作,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有次显克微支在罗马古卡王城门附近一座小教堂的门上,看到拉丁文写的“你往何处去”的题词,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这句题词是早期基督徒遭受迫害的史迹。当年为躲避迫害的圣彼得匆匆逃离罗马城,在路上遇到耶稣基督显现,于是他问基督:“主啊!你往何处去?”基督回答说:“你既然遗弃了我的人民,我便要回罗马去,让他们再次把我钉在十字架上”。听了耶稣基督的话,圣彼得明白了旨意,毅然回到罗马城,照顾信徒,并最终为此殉道。于是,显克微支以此为背景,在1896年创作了《你往何处去》这部经典作品。
《你往何处去》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年轻的罗马贵族青年维尼兹尤斯与基督徒少女莉吉亚的恋爱故事。另一个则是早期基督徒在暴君尼禄统治下生活的见证。维尼兹尤斯因为追求女孩,而进入罗马基督徒圈子。他起先以为基督信仰是救赎劣等民族的迷信,但通过深入接触,被基督徒的博爱所感动,并接受了信仰。
后来,暴君尼禄纵火焚烧罗马城,并嫁祸给无辜的基督徒。圣彼得、圣保罗等圣徒纷纷殉道,维尼兹尤斯与莉吉亚也见证了这段苦难与荣耀的历史,并借着圣徒的见证,坚固了信心。
显克微支通过《你往何处去》这部小说告诉世人,仁爱定能战胜邪恶,暴力和恐怖都会过去,唯有博爱永远长存。有的评论更指出:“信仰的力量强大到无可估量,因为那来自上帝,源于内心,这一点小说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徒们对基督有着虔诚的信仰,而除了这些教徒,显克微支在《你往何处去》中还描写了在基督教仁爱思想的感召下弃恶从善的人,从中能深刻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之伟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