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人生中的四座祭坛
亚伯拉罕是哈兰的儿子,起初他们居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后来亚伯拉罕蒙神的呼召离开了迦勒底的吾珥,带着自己的妻子撒拉、侄儿路得及仆从和财物前往应许之地。亚伯拉罕七十五岁进入迦南地,一百七十五岁寿终正寝,离开世界,在迦南美地足足生活了一百年时间。在这一百年的时间中,亚伯拉罕总共建造了四座祭坛,以敬拜耶和华上帝。
第一座坛:进入迦南地时
亚伯拉罕在哈兰时蒙上帝的呼召,要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的地方去。那时亚伯拉罕尚不知道要往和何地方去,只知道那是来自于上帝的呼召,所以没有多问,便凭着信心启程前往,当他们到了迦南地时,神向亚伯拉罕显现,对他说要把迦南地赐给他及他的后裔为业。(创12:7)
当亚伯拉罕知道神所要让他去的地方就是迦南地后,便立刻在那里为耶和华上帝筑了一座祭坛,“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12:7)这是亚伯拉罕第一次为耶和华上帝筑坛。这个坛表明着亚伯拉罕找到了神所要赐给他的土地,可以定居的土地,因此以筑坛为标记。也表明着从此以后福音进入了此地,这块土地要逐渐的成为神的救赎之地。
第二座坛:定居迦南地时
当亚伯拉罕知道迦南地就是神要他去的地方,也是神所要赐给他的地方后,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明显了,就是定居在此地,等候神应许的实现。亚伯拉罕最初选择的地方是伯特利和艾之中间的一带地方,地方确定好后,亚伯拉罕又为耶和华上帝筑了一座祭坛,“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2:8)
从经文中可以清楚的发现,亚伯拉罕筑这座祭坛的目的,就是要求告耶和华上帝的名。地方找到了,而且神应许把这地赐给他了,所以接下来就是要安心的敬拜耶和华上帝。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亚伯拉罕居住的地方遭遇了饥荒,他们不得不被迫的避居埃及地,以躲避饥荒。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他们在埃及地虽然逃避了饥荒,但是人身安全却遇到了危险,最终才在神的特别帮助下得以全身而退。这让我们看到,为耶和华筑坛,求告神名的人,神也自然会在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伸以援助之手,助他化险为夷。
第三座坛:与罗得分家后
当亚伯拉罕从埃及地上来之后,在迦南地神加倍的赐福于他们,特别是在到了从前为神筑坛的地方,他们的财富更是得以爆发式的增长。(参创13:2-5)然而,在他们财富增长的同时,问题也紧接着出现了,就是土地资源紧张,容不下他们叔侄二人,所以双方的牧人彼此相争。亚伯拉罕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忍痛割爱,任侄儿罗得选择了最好的土地,最后分道扬长,各奔东西。
罗得的离开对孤苦伶仃的亚伯拉罕而言,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不仅迦南美地可能成为泡影,就连由谁来继承都会成为一个难题,因为他没有后裔。在这种情况下,神再次向他显现,不仅重申了以前的应许,还增加了他的后裔必如海边尘沙那样多的应许。为此,亚伯拉罕在找到新的定居之处后,又为耶和华上帝筑了一座坛,“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13:18)以示感恩。
第四座坛:献以撒为燔祭时
亚伯拉罕七十五岁进入迦南地,一百岁在信心中得了儿子以撒,有了继承人,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然而,就在以撒逐渐长大成人时,神却对亚伯拉罕提了一个看似极其不合理的要求,就是要他把所爱的以撒以燔祭来献给祂,“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
对于这种看似残忍且无理的要求,亚伯拉罕是怎么选择的呢?很明显,亚伯拉罕毫不犹豫的便把以撒带到了指定的地方,筑坛,准备把他献上为燔祭,“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创22:9)亚伯拉罕的这个举动,清楚的表明了他的信心达到了最高峰,即他深刻的相信神所安排的一切都是好的,即便是自己想不通的时候也是如此,只要欢喜领受,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参来11:17-19)
亚伯拉罕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而他传奇经历或许可以以他人生中的四座祭坛,来作为线索,加以梳理。他所筑的第一座坛,表明着他终于来到了神要赐给他的应许之地。所筑的第二座坛,表明着他要长久的居住在此地,并在此地上求告耶和华上帝的名。所筑的第三座坛,表明着他不靠别人,凭信心等候应许之子。所筑的第四座坛,表明着他相信神一切的安排,信心达到了最高峰。
亚伯拉罕所筑的四座坛,如同信心的台阶一样,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坚实,直至达到了最高峰,即信心的最高峰。因此,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乃实至名归,因为他在现实的经历中,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得胜,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确可以称为神的朋友,配称为信心之父。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